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如何赚到第一桶金
15032000000112

第112章 年轻“汤王”的发家记

汤是人人爱喝,可用骨头汤迅速发家的,在南京却只有周公强一个。他不是社会名流,也没有读过多少书,更没有什么祖传秘方,有的只是处处替顾客着想的真诚。

南京的周公强有一次偶然地遇到了家附近的肉店打佯,他用甩卖的骨头给全家炖了一锅骨头汤,却没想到竟然非常美味。喝完骨头汤,周公强感慨:现在什么生意都有人做,就是没人熬骨头汤,能不能卖骨头汤呢?他又想到自己家附近的鼓楼医院,医院里的病人,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都喜欢喝骨头汤。

周公强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第二天早晨,他便去菜市场买回了一篮子骨头。熬成鲜汤舀进保温桶里,到鼓楼医院门口叫卖。一个钟头不到,一大桶骨头汤就卖光了,回家一算账,净赚50元。

此后,周公强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去鼓楼医院卖骨头汤,由刚开始的一次一桶增加到后来的一次两三桶,最多时达到五六桶。后来他借了几万元在南京鼓楼医院附近租了一间门面,开起了“周氏骨头汤馆”。对于鼓楼医院这块成熟的市场,他采取了电话预订的措施,保证10分钟内送到。并向病人及其家属发放联系卡,招揽生意。那些日子里,他每天净赚至少100元,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不久,周公强看见电视里正在播放某品牌香醋的广告,顿时灵机一动:醋有开胃化食的作用,骨头汤里能不能加入香醋呢?为此,他经多次尝试,最终发现——待锅里的水沸腾后,加入少许香醋,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炖出来的汤既鲜美,又便于肠胃吸收。他让钱厨师如法炮制,果然客人反映不错。

后来,他发现有的客人反映骨头汤太油腻,没法入口,于是他就把油放少了一些。但是后来,有很多外地打工者又问他为什么汤里不放油,太清淡了。受此启发,周公强要求服务员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凡是农民工或者长得瘦弱的,骨头汤里要有油;反之,对那些白领模样的客人,必须舀去浮在上面的油。在他的反复培训及督促下,服务员变得“精明”了,令一茬茬客人赞赏不已,收入当然也提高了,一天赚上千块都不新鲜。

周公强将骨头汤的生意做火了之后,南京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冒出了众多骨头汤馆。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周公强却认为骨头汤馆遍地开花不是坏事,反而是件好事。想想看,本来10个人中只有两个人喝骨头汤。现在好了,10个人有9个人喝骨头汤了,骨头汤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大了吗?

话虽这样说,但周公强还是不敢大意。他经常与厨师长一起,光顾大大小小的骨头汤馆,花钱品尝别人店里熬出来的骨头汤,看人流量、服务和管理,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为了让骨头汤色香味俱全,每一盆都能让顾客喝个底朝天,周公强还分大盆、中盆和小盆三种规格,价格也拉开差距。用大白菜或冬瓜垫底,另外撒上红红的枸杞子、碧绿的葱花,一半为调味,一半为装饰,并推出了数十道精美小菜,荤素都有,每份5角到3元钱,由客人自点。他还推出了“1元钱喝骨头汤”活动,将骨头汤作为一种热饮推向市场。人们先是掏1元钱喝上一杯骨头汤,觉得味道不错后,跟着就掏出18元、28元、38元,分别点上一小盆、一中盆、一大盆骨头汤,最后成为了该店的长期顾客。不到两个月,程阁老巷店的生意就做起来了,月收入10多万元。

如今,周公强成了南京的“汤王”,资产已达几百万。下一步,他准备在其它城市开分店或连锁店,让全国人民都来尝尝他的“周氏骨头汤”。

和国际国内餐饮大店气派与大风格相比,这些中小餐饮店体现得更多的是一种食品上的“个性化”。它们起步时没有庞大的资金撑腰,也没有众多的管理“智囊”出谋划策。但是只要有独特的风味饮食特色,只要有自己独特的手艺,最好能培养出一群你食品的忠实的食客,小餐饮店也一样可以开出自己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