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15032200000019

第19章 多听少说,激发对方的表达欲

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人一定是那个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那个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倾听,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别人的一种赞美。我们知道,那些社交中的高手,往往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可能在交谈过程中他并没有说上几句,但是他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并认为他是个善于言辞的人。

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与赞赏。用心地听别人讲话,是我们给予别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赞美。不管说话者是上司、下属、亲人还是朋友,或者是其他人,倾听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人们总是更关注自己的问题,同样,假若有人愿意听我们谈论自己,我们也会马上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所以,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与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多听少说,激发对方的表达欲望,是促进我们和对方关系更为融洽的润滑剂。

小莉虽是公司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但大家都很喜欢她。她积极上进,总是很虚心,无论是谁说话,无论是和工作有关的还是无关的,她都能够做到安静地聆听,提起她都说她是个体贴乖巧的好员工。其实她只不过是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丽萃在一次茶会上用心地听着一位刚从非洲旅行回来的男士讲他在非洲的所见所闻,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但分手时那位绅士却对别人说:“丽萃是一个多么会说话的姑娘啊!”这就是多听少说的效果。它能让我们更快地交到朋友,赢得别人的喜欢。当然,倾听绝不仅仅是保持沉默,只需奉上两只耳朵听听而已。如果我们只用眼睛或耳朵去接收信息,而不用心去察觉对方的心意,就没有我们倾听别人的目的,结果只是浪费时间,并不能做到有效沟通。真正的倾听,是要用心、用眼睛、用耳朵去听的。

多听少说这一原则尤其适用于年轻人与长辈的交往以及职场新人与上司、同事之间的交往。

对于老者的事情,我们要多听少说。年长的人一般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太多,他们就会认为你不是一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对于那些刚从大学校园走进办公室的职场新人,最先看到的往往是企业的各种问题,包括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工作方式等等。而且,进入一个团队以后,新人们往往会听到那些公司的老人在抱怨这个领导不行,那个领导不好。于是有的新人也开始随声附和,这恰恰是企业招聘的时候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企业为什么要招新人,就是想培养一批新生力量,跟现在这些老员工隔离。你可以听,但你最好不要说,可惜新人往往把握不好这个度。其实你要想清楚,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人家都是老板,你只不过是个刚入职的新人。

总之,多听少说是一个处世良策,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在人际交往中少受一些伤害,多交一些朋友。

多听少说,一则可以表示我们的谦逊,而使别人感到高兴,一则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对方的语气神色,给我们一个思考的余地,这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法。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人,总是喜欢抢着说话,好像自己先说了,就可以占据优势;还有一些人,一开始说话,就滔滔不绝,自以为是个能言善辩者,殊不知别人早已对他有一个不好的印象。实际上,他已经失败,以后他也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见到他只会退避三舍。

多听少说这一原则适合于人一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初涉社会,多听少说是学习;中年时期,事业蒸蒸日上,多听少说可减少阻力;到了老年,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老年人就应该箴默养气,鼓励年轻人,否则就无法赢得别人的尊敬。

既然倾听那么重要,我们如何巧妙地引导对方谈论自己,以使对方感到重要,从而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呢?

(1)别人说话时,我们要注视着对方。这样就会让对方感到我们很重视他。

(2)稍微靠近说话者,要用心地听,要让对方感到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3)我们要适时地提问,使说话者知道我们在认真地听。事实上,提问题是一种较高形式的奉承。

(4)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话题,无论我们多么渴望一个新的话题,也不要打断对方的话题,直到他自己结束为止。

所以,当我们与人谈话时,一定要学会抛砖引玉,把谈话的主导权交给对方,并且巧妙地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我们就能够成为社交场合最受欢迎的人。

真诚地倾听可以让对方看到我们的诚意,也会让他对自己的表达充满信心。在交谈中,最怕的是对方没有表达的欲望。多听少说正好可以激起对方的表达欲,让话题滔滔不绝,让了解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