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15032200000033

第33章 首因效应:决定成败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在我们与人的交往中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让我们脱颖而出,为自己的事业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某知名院校新闻专业的一毕业生正急于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也不需要!”他毫不气馁,继续说:“那么工人、校对呢?”“没有,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了!”谈话进行到这里,几乎所有面试的人都会失望地回去,可是他却不这样想。“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这块小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的广告部来工作。”

故事中的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现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第一印象的这种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要更强。

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为官者往往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而我们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自己的脱颖而出寻找突破口。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人初次见面,45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影响,并且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曾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人对这两个学生进行评价: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学生A比学生B更聪明。

这是因为,首因效应在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综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便是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觉得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去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A更聪明、出众。所以,能否让自己脱颖而出,与我们在与人交际时给人所留下的第一印象密切相关。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是如此。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因为,一般而言,人们都愿意同那些衣着干净整齐、端庄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所以,那些用语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的人,定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如果我们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很有可能就失去了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应聘面试中尤其如此。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通常情况下,优雅的姿态、得体的谈吐、合宜的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的个性特征,无论暴发户怎样去刻意的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风度与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濡染是怎么装都装不出来的。

人们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好感,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与肯定,从而得到内心的一种平衡,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但是,只有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真的具备了让人获得好感的基础,才能让它为你赢得一个好的好人缘。

所以,不要一味地以为你就是人才、是千里马,却总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要责怪对方没有慧眼、不是伯乐;这其中是不是也有你自己的原因呢?你在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间有没有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就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去修饰自己的外在形象,抢占职场先机。

王小姐就是一位极为注意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的人。她很看重自己的衣着,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她都有一定的讲究。出席朋友举办的宴会时,她爱穿庄重的长裙;与男友约会的时候,她喜欢穿青春活泼的短裙配外套;出外旅游或上街购物,她一般会穿干净整洁、精神利落的牛仔服;晴天她选择穿粉红色的毛衣,阴天则选择穿浅绿色的女式西服……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优雅漂亮,无论是上班还是走在大街上,她都是人们心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她漂亮但不妖艳,引人注目但不张扬,无论男女同事都喜欢和她交往。

这样的人在人群中怎么能不出众呢?有时候,第一印象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甚至是命运。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个人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加强我们在谈吐、举止、修养、礼仪等各方面的素质。如果我们内外兼修,而且都能够做的很到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想不成功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