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15032200000069

第69章 恰当的称呼对方,在称呼上拉近彼此感情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们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相识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缘分。我们应懂得珍惜这种天赐的缘分,真心真诚地与人交往。因为人这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如果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沽名钓誉、虚心假意、敷衍了事,到年老回忆往事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而懊恼不已。但那个时候,我们已垂垂老矣,很多事情都不会再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与其带着遗憾走进坟墓,倒不如年轻的时候向人交付出自己的真心,赢得别人的真挚友谊。这样到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做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出于礼貌,我们总是要以一定的称呼来跟对方进行交谈。正确、适当的称呼,不仅体现了自身的教养如何、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能够体现双方关系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学会与人沟通,就要学会恰当地程度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一些人正是因为叫错了称呼,让自己失去了机会。无论是新朋友,一见面就得称呼对方。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一般来讲,关系越密切,称呼越简单。直呼其名来得更亲切些,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对人的称呼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行政职务

这一般是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如政府活动、公司活动、学术活动等场合中使用的。如“王局长”、“张总经理”、“李董事长”,等等。

(2)技术职称

如“张总工程师”、“刘会计师”等。一般来说这样称呼人,说明被称呼者是该领域内的权威或专家,暗示他在这方面是数一数二的。

(3)学术头衔

这跟技术职称不太一样,这类称呼实际上表示的是那些人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如何。如“法官”、“教授”、“医生”、“律师”、“博士”等。

(4)行业称呼

如:“警察先生”、“解放军同志”、“护士小姐”,等等。在不知道人家职务、职称等具体情况时一般可采用行业称呼。

(5)泛尊称

它是指对社会各界人士在较为广泛的社交面中都可以使用的表示尊重的称呼。比如“先生”、“小姐”、“夫人”、“同志”等。在不知道对方姓名及其他情况如职位、职称、行业的时候可采用泛尊称。

除此之外,有时候还有一些称呼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采用,比如“叔叔”、“阿姨”等。你这样称呼别人,并不意味着对方就一定是你的亲叔叔、亲阿姨。这只是一种敬称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等的不同,称呼也就千差万别。这个时候,我们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一般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比较亲密的,不论辈分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由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构成。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和父名往往不变。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中国人的一样,不同的是姓名的字数比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我们在与陌生人接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称呼一定要亲切、自然、准确、合理,不可任意为之。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如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1)没有称呼

这也就是说不称呼别人就开始没头没脑地和人家搭讪。这种做法要么令人反感,要么会引起误会,所以千万要竭力避免。

(2)替代性称呼

替代性称呼就是非常规的代替正规性称呼的称呼。比如医院里的护士喊病人“××床”,服务行业称呼“几号”、“下一个”等,其实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3)易引起误会的称呼

因为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有些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最好不要使用。比如大陆的人,有一个很传统很常见的称呼就是同志。但是在海外,甚至包括港澳台地区,同志则有另一层特殊的含义——同性恋。

(4)不合适的称呼

比如叫“李局(长)”、“张处(长)”,一般不会引起误会;但如果叫“王校(长)”、“李排(长)”,就很容易会产生误会。

(5)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通常都是是误读或误会造成。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假若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向人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做出了错误判断。像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我们都可以称其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6)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他人为“伙计”,但在南方人听来“伙计”就是“打工仔”。

(7)不恰当的称呼

我们可以称呼工人为“师傅”,可以称道士、和尚、尼姑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去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呗侮辱的感觉。

(8)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要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之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就显得很没档次。

总之,称呼是我们与人打交道的开始。慎用、巧用、善用称呼,有助于我们赢得别人的好感,进而有助于我们达到与人交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