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15032200000070

第70章 真心交往识真人

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朋友,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和生命。没有朋友的人体会不到更多的人生乐趣,也不会有完整的人生。我们要想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结识几个真正的朋友,我们就必须向别人交付出我们的真心。因为只有用真心才能换得真心。

真诚在字典里的意思为:真实,诚恳,不虚伪。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交到真诚的朋友,希望他人能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但在我们希望他人对自己真诚之前,我们要做到对自己真诚,对朋友真诚。毕竟,真诚地交往,才能真正地看到一个人的为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十几年前,都曾获世界首富殊荣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彼此只是听说过姓名,而不曾认识,两人之间甚至还有着很深的偏见。盖茨认为巴菲特顽固、抠门,靠投资发财,不懂运用时代的先进技术;巴菲特则认为盖茨不过是运气好而已,靠时髦的东西赚了一大把钱罢了。但是,后来他们成了商场上为数不多的莫逆之交,巴菲特曾多次公开说,此生最了解他的人就是盖茨了,而盖茨尊称巴菲特为自己人生的导师。

这种转变就始于他们在1991年春天的首次交往。那天,盖茨收到了一张邀请他参加华尔街CEO聚会的请帖,而主讲人就是巴菲特。他对此很是不屑,随手就把请帖丢到了一旁。盖茨的母亲看见了,微笑着劝儿子说:“我倒是觉得你应该去听一听,巴菲特有今日的成就,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或许恰好可以弥补你身上的不足呢。”盖茨觉得母亲的话在理,决定认识一下这位长他25岁的前辈。

在会议室,巴菲特见到盖茨后,十分傲慢地说:“你就是那个传说中非常幸运的年轻人啊。”盖茨是捧着自己的一颗真心来结交巴菲特的,当然他没有与巴菲特针锋相对,而是很真诚地鞠了一躬,“我是来向前辈您学习来的,请多多指教。”这一举动完全出乎巴菲特的意料,他心里不由得对盖茨顿生好感。

离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巴菲特和盖茨特意坐到了一起,一个说,一个听,彼此聊到了自己的童年以及对世界经济的看法。两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点,都是白手起家,都热衷于冒险,都敢于犯错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言犹未尽的巴菲特被催促着来到演讲台上,他的开场白居然是:“在开始讲话之前,我想说的是,今天我第一次和比尔·盖茨交谈,他是一个比我聪明的人……”

随着交往的逐步深入,盖茨逐渐认识到巴菲特是个难得的“真人”。他并不是人们所说的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相反对金钱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见解,他说:“财富应该用一种良好的方式反馈给社会,而不是遗留给子女……”

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每当妻子有困难的时候,他都会守候在她的身边,为记录三个孩子成长经历,他坚持写了30本日记;他不但支持妻子从事慈善事业,而且身体力行,计划在自己离世后,将全部的遗产留给妻子,由她把这些钱捐献给社会;他对待朋友十分真诚,乐于助人,他的人格魅力往往能够打动每一个与之交往的人……

同样,在巴菲特看来,盖茨是个年轻有为的“真人”。2006年6月15日,盖茨宣布自己将逐步退出微软,专心从事慈善基金会的事业。紧接着,6月25日,巴菲特因为妻子苏珊的过早地离世,决定把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盖茨的慈善基金会。他情真意切地说:“我之所以选择盖茨和梅琳达慈善基金会,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健全的慈善组织,另外就是我十分信任盖茨和梅琳达(盖茨的妻子),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偏见,不能看到对方的“真面目”,往往都是因为彼此没有真心交往、主观臆测造成的。假若我们对一个人先入为主,抱着冷漠和过分警惕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即便是像盖茨和巴菲特这样杰出、智慧的人物,也有可能对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心存疑心,从而与之擦肩而过,留下终生的遗憾。如果我们是因为这样而错过了我们一生中可能再也结交不到的真心朋友,那将是一件让人十分痛苦的事情。

只有积极与人交往,真心与人交往,才有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正像比尔·盖茨的母亲所说的那样,“他或许可以可以弥补你身上的不足呢”,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有可能获益终生的。

生命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独自成长只能品尝到一种果实,假若能够将自己的果实真心地捧到到别人面前,又愿意别人的枝条伸到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就会分享到更多香甜可口的果实——这就是积极与人交往、真心与人交往的奥秘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