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15032200000082

第82章 学做肢体语言高手

人生处处皆有缘,在与人沟通传递讯息的时候,虽然大部分是以口语为主,但也不可忘记了一个重要的非言语沟通方式: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完全是由个人内在的想法及情绪所控制的。所以要给人传达正面积极的情绪,除了随时注意多用话语给人鼓励、肯定外,也应适当地运用一些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一般可分为自主性和非自主性两种。只要我们练就一身极具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就能在半分钟内,塑造初次与人见面时最佳的第一印象,更是可以增加掌控局面的能力。

认真观察、深入了解不同肢体语言所代表的言语讯息,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判断对方的意图,甚至影响对方的行为模式,使我们成为一个善用肢体语言的高手。关于肢体语言,我们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头部高低不同角度的讯息

头部的动作可带动人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很容易通过头部动作解读出每个人的内心想法。一般可将头部的高低角度分为上、下各10度和20度。

(1)头部上扬10度

这表示得意与自信,是一种良性讯号。小孩子一般最容易用到这个肢体语言,当他在叙述老师的赞美等内容时就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来。当他人与我们交谈从平视开始,慢慢地将头抬高了十度,代表彼此之间的谈话得到了肯定。

(2)头部上扬20度以上

这表示不屑、骄傲、挑衅,是一种不良的讯号。当对方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将头上扬到20度时,说明对方不认同我们所说的内容。而在讲话时将自己的头部抬高到20度以上的人,表示此人太过自信,十分自负,在政治人物中常可以看到这一点。这个肢体语言往往会误导观众,使人对他们的谈话内容产生极端的两派看法。

尤其当头部上扬20度,同时带动身体向上拉抬,甚至变成向后倾斜的姿势,这往往让人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与距离感(特别是身材较高的人),更容易让人觉得有种瞧不起人的意味。

(3)头部向下低10度

这一般代表谦虚,是一种良性的讯号。我们在与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把头低下10度就代表我们很谦虚,很有礼貌地欢迎对方,也就显得我们平易近人,没有什么架子。

(4)头部向下低20度

这往往代表怀疑、逃避、不专心,是一种不良的讯号。

但头部若是向下低20度则又太过了,让人感受不到我们真诚的情意。

在头部上下10度的范围内,连续做出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点头的动作,点头就是表示认同,只要是表现出认同的动作都是会受到欢迎的,尤其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能够表现出面带微笑外加点头的动作,将是最佳的沟通者。

如果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点头动作是绝对少不了的,因为当属下在与我们进行沟通的时候,若能得到我们点头微笑的认同,会促使他更积极地将他所有的意见全都表达出来;反之,假若我们心中虽然认同属下的想法,但却只是瞪着两只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他,将会产生相差极大的效果,属下绝对不会将自己心里所想的全部地说出来。

但假若我们听到对方不断地作出错误的陈述,又不好直接打断纠正、制止,考虑到语言的反驳可能带来的反效果,此时我们就可以用另一个肢体动作去回应,那就是“摇头微笑”。

“摇头微笑”这个实验在训练课程中曾被运用过无数次,无论一方如何批评,另一方只以微笑摇头来表达不认同,结果,批评的那一方就会自己讲不下去了。

“微笑点头”与“微笑摇头”,其实都是运用最浅层的催眠,让对方在我们的微笑下进入轻松惬意的状态,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的指令,进而动摇其原来的观念与想法。

嘴部张开不同幅度的讯息

笑容是全世界最美丽最动听的语言,假若能配合肢体语言一起表达,效果则会更好。千变万化的笑容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我们能训练自己具备三种自信的笑容,就足以让我们拥有无限的人脉。

人类的笑容根据嘴部张合的幅度可分为三分、五分、十分三种:

(1)三分笑容

嘴角稍微上扬。一般适用于初次见面的人之间。

(2)五分笑容

嘴角拉大一点,笑不露齿。通常会出现在彼此间的互动良好的时候。

(3)十分笑容

露出牙齿的笑,甚至哈哈大笑、开怀大笑。

如果我们每天对着镜子苦练20次,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见出成效。我们羡慕的那些影视演员也不是天生就会演戏的,他们也是经由不断地练习才训练出来的。最重要的是笑容要配合恰到好处的时机,免费的笑容一般是没有人会拒绝的。

握手力量传达的讯息

见面时相互握手是人与人之间缩短心理距离的最好方式。在彼此握手的力度上可以清楚了解彼此之间的沟通是否已经有了成效(一般异性之间较难确认,同性之间较容易察觉)。

握手的力度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中庸型、热情型。

(1)保守型

保守型,也叫防卫型。握手时力道较轻,手掌握合的面积较浅,约有二分之一。

(2)中庸型

一般力度,手掌握合的面积约有三分之二。

(3)热情型

力度较重,手掌握合面积为全部,甚至必要时会加上另一只手掌,以双手合掌的方式交握。

我们一般用见面第一次握手时的力度及热力的感受,与离别时的握手力度及热力感受相比较,就能够判断出我们是否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对方是否愿意与我们进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