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独特疗法调治常见病精华版
15036600000130

第130章 调治咳嗽

自我按摩调治

治疗

体部经穴自我按摩

1.分推五经 一手五指分开,中指对着头部正中线,五指贴紧头皮由前向后推动,持续操作1~2分钟。

2.按揉太阳 以单手拇指或中指指腹着力于太阳,旋而揉之,持续操作1~2分钟。

3.拿揉风池 以一手拇指和示中指分别置于后颈部两侧的风池,边拿边揉,持续操作1~2分钟。

4.按揉天突 以一手中指屈曲如勾,置于胸骨上窝正中的天突,持续按揉1~2分钟。

5.按揉膻中 以一手拇指或示中指,置于胸骨上中的膻中,持续按揉1~2分钟。

6.轻拍胸部 以一手五指并拢,略呈空掌状,以空掌轻轻拍打胸部,持续1~2分钟。

7.轻擦胸部 以一手五指并拢,以掌面置于胸部,由左至右,持续轻擦2~3分钟。

8.按揉肺俞 以一手示指置于背部的肺俞处,持续按揉1~2分钟,一侧操作完毕后再操作另一侧。

9.按揉合谷 以一手拇指或中指置于手部的合谷,持续按揉1~2分钟。

10.按揉列缺 以一手拇指或中指置于前臂的列缺,持续按揉1~2分钟。

11.擦腰温肾 双掌相合搓热,以一手掌根部置于腰部一侧的肾俞处,以肾俞为中心,纵向擦腰,透热为度。

足部反射区自我按摩

1.点按肾上腺 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肾上腺进行点、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2.按揉肾 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肾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3.推输尿管 用拇指指腹在输尿管施用推法操作10~15次。操作时应注意操作方向自足心至足跟方向,力度应重。

4.点揉膀胱 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膀胱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5.推胸部淋巴结 将拇指指腹置于胸部淋巴结施用推法操作10~15次。操作时力度应稍轻,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6.按揉上身淋巴结 双手将拇指指腹置于上身淋巴进行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稍轻,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7.按揉盆腔淋巴结 双手将拇指指腹置于盆腔淋巴结进行按、揉等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稍轻,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8.按揉或推肺、支气管 用拇指指腹在肺、支气管施用推法操作10~15次,或以按、揉手法操作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9.按揉喉、支气管 将拇指指腹置于喉、支气管施用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操作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10.搓掌温肾 两手掌搓热,迅速置于足心肾,两掌相握,使热力渗透,可操作3~5次。操作时双手相搓要快,一定待生热后再置于足心。两掌相握要紧,待热量吸收后再重复施术。

手部自我按摩

1.推喉、气管 以拇指指腹推喉、气管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2.推按肺、支气管 以拇指指腹推或按揉肺与支气管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3.按揉上身淋巴结 以拇指指腹按揉上身淋巴结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4.按揉下身淋巴结 以拇指指腹按揉下身淋巴结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5.按揉胸腔呼吸器官区 以拇指指腹按揉胸腔呼吸器官区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或以双手胸腔呼吸器官区互搓3分钟。

6.手掌对搓 以双手掌相对搓动,至产生热量,并使热量向手掌内部渗透为度。

药枕调治

治疗

1.风寒型 症见咳嗽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发热,无汗。

方1 藿香枕

“组成”藿香300g 羌活、防风各200g 细辛、麻黄、桂枝各100g

“制法”上药快速烘干,共研成粗末,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侧卧枕之。

“说明”采取鼻吸口呼式呼吸。

方2 荆防枕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白芷、薄荷、菊花、藁本各60g 辛夷花、细辛各30g 山奈、檀香各15g

“制法”将上药烘干,共研粗末,装入枕芯,做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枕之。

2.风热型 症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

方 桑菊枕

“组成”桑叶、菊花各l 000g

“制法”将二药晒干,一起搓揉成碎末,装入枕芯,做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侧卧枕之。

3.风燥伤肺型 症见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咯出。喉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方 麦桑枕

“组成”大麦冬、霜打桑叶各500g 天花粉200g 金银花1200g 生石膏500g 枇杷叶250g

“制法”先将石膏打碎,余药一起烘干,粉碎成粗未,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枕之。

4.痰湿蕴肺型 症见咳嗽痰多,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痰出则咳缓。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方1 菖蒲枕

“组成”石菖蒲适量。

“制法”烘干,粉碎成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侧卧枕之。

方2 清热枕

“组成”款冬花、桔梗、甘草、金银花、炙枇把叶、前胡各30g 姜半夏、胆南星、黄芩、桑白皮、射干各20g 葶苈子、辛夷花各50g

“制法”将以上药物共粉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枕之,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咳痰等症。

“备注”半个月换药1次。

5.痰热郁肺型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

方1 醒脑枕

“组成”丹皮、野菊花、夜交藤、枸杞子、海螺、白芷、虎杖各300g 樟脑、冰片各10g 艾绒500g

“制法”将上药分别烘干,研细,和匀,装入枕芯,做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侧卧枕之。

方2 祛咳枕

“组成”柴胡、龙胆草、黄芩、青皮、胆南星、芦荟、黄连、青黛、大黄、木通、石菖蒲、皂角、细辛各50g 陈米粉(炒黑)150g 青鱼胆汁、姜汁、竹沥各50mL

“制法”先将上药分别烘干,共研粗末,加入青鱼胆汁、姜汁、竹沥拌匀,晒干,打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用法”令病人枕之。

6.肝火犯肺型 症见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引胁作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方 黛蛤枕

“组成”青黛200g 海蛤壳500g 雄黄、海螵蛸、龙胆草、黄芩、柴胡各250g

“制法”上药分别研细、和匀,装入枕芯,制成药忱。

“用法”令病人睡卧时枕之。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拔罐调治

治疗

1.外感风寒型 症见鼻塞声重,喷嚏,鼻流清涕,喉痒咳嗽,口不渴,甚则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取穴”风池 风门 外关

“操作”病人坐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闪火法在双侧风池、风门和外关拔罐10分钟。每天1次。

2.外感风热型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苔薄黄,脉浮数。

“取穴”大椎 风池 尺泽

“操作”病人坐位,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风池和尺泽,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每天1次。

3.外感挟暑型 症见夏季感冒,干咳,少痰,身热较甚,有汗而不解,心烦口渴,小便黄少,苔黄脉数,或头胀头痛,胸脘满闷,恶心,不欲饮食,口淡发黏,舌苔厚腻,脉濡数。

“取穴”大椎 曲池 委中 阴陵泉 足三里

“操作”病人俯卧,先取三棱针点刺大椎、委中,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再令病人仰卧,同前法在曲池、阴陵泉和足三里拔罐。每天1次。

4.痰湿犯肺型 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哮喘短气,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濡滑。

“取穴”①肺俞 中府 ②脾俞 膻中

“操作”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中府10~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应,同前法在双侧肺俞拔l0~15分钟。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0~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拔10~15分钟。

每天1次,每次1组,两组交替进行,10天1个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5.脾肾阳虚型 症见咳嗽气喘,动则加剧,痰液清稀,每至寒冷季节发病,多伴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取穴”①脾俞 肾俞 膻中 ②中府 气海 足三里

“操作”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和双侧肾俞拔15分钟。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中府、气海和双侧足三里拔15分钟。

6.痰热遏肺型 症见喘急胸闷,喉中哮鸣,声高气粗,呛咳阵作,痰黄稠黏,咯吐不利,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取穴”肺俞 膻中 尺泽

“操作”病人仰卧位,先用三棱针在膻中和尺泽各点刺3下,然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在点刺穴位拔5分钟;再令病人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肺俞拔5分钟。每天1次,5次1个疗程。

7.脾肺气虚型 症见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咳声低怯,痰多清稀,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则”健脾益肺,化痰平喘。

“取穴”①肺俞 脾俞 足三里 ②膈俞 膻中

“操作”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足三里穴拔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肺俞和双侧脾俞拔罐。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膈俞拔罐。

两组交替进行,10天为1个疗程。

8.肺虚邪滞 症见咳嗽痰稀,气短,遇寒加重。气力,咳声低怯,久治不愈,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补肺益气,散邪通滞。

“取穴”肺俞 风门 身柱 足三里

“操作”病人坐位,取口径1.5cm的玻璃罐,用留罐法在身柱、双侧风门、双侧肺俞、双侧足三里拔10分钟。隔天1次。

耳穴贴压调治

治疗

1.风寒咳嗽 症见喉痒咳嗽,鼻塞声重,喷嚏,鼻流清涕,口不渴,甚则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主穴”肺 感冒点 内鼻 外鼻 咽喉 肾上腺 耳尖。

“配穴”咳嗽重者加气管;头痛重者加额、枕;四肢酸痛、乏力明显者加脾。

“方法”取主穴4~5穴,随症配l~2穴,用王不留行籽或六神丸贴压。按压手法以对压或直压法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左右耳交替,2~3日1换。一般1周内痊愈,若不愈,可继续下1个疗程。

2.风热咳嗽 症见咳嗽痰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苔薄黄,脉得数。

“主穴”肺 气管 肾上腺 内分泌 神门 大肠

“配穴”痰多加脾:喘重加对屏尖、交感;咽痒重者加咽喉;发热者加耳尖;咳喘日久加脾、肾。

“方法”取以上主穴,随症取配穴2~3穴,用王不留行籽、六神丸或磁珠贴压为佳。手法以对压或直压法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左右耳交替,3~5日1换,5次为1疗程。

3.火热犯肺 症见咳呛阵作,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咯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

“主穴”肺 气管 对屏尖 肾上腺 内分泌 风溪 交感。

“配穴”哮喘重者加神门、枕;痰多者加脾;反复发作日久者加肾;兼便秘者加大肠。

“方法”取主穴5~6

穴,根据病情随证选取配穴。用王不留行药籽或磁珠贴压,以对压或直压手法按压,每次取一侧耳穴,哮喘重者亦可双侧耳穴同取,3~5日1换,5次为1个疗程。

4.痰湿咳嗽 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黏,易于咳出,胸脘作闷,或有胃纳欠佳,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濡滑。

“主穴”咽喉 口 肺 肾 内分泌 肾上腺。

“配穴”便秘者配三焦。

“方法”取所有的主穴和辨证取配穴。用王不留行籽或六神丸贴压,按压手法用直压或对压方法,中等刺激。一般每次取一侧耳穴,双耳交替,2~3天换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5.气虚咳嗽 症见间歇轻咳、咳嗽声低无力,痰稀白量少,自汗恶冷,气短,易感冒,稍受风寒则咳嗽加重,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主穴”内鼻 外鼻 肺肾 肾上腺 皮质下

“配穴”头痛、头晕、失眠加神门、枕。

“方法”取所有主穴和随症选取2~3个配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手法以对压或直压手法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双耳交替,3~5天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3~5天。

敷贴调治

治疗

1.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方1 姜薄方

“药物”薄荷、大蒜、生姜各等份

“用法”上药捶烂如膏,贴敷于大椎、太阳,以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两手劳宫(手心处)贴药后合掌端坐或夹放于两腿之间,约30分钟。

“说明”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方2 胡椒丁香膏

“药物”胡椒15g 丁香9g 葱白适量

“用法”先将前2味药粉碎过筛,加入葱白,混合捣融如膏状。取药膏适量,先贴于颈后大椎,胶布固定;再取药膏涂于两手劳宫穴,合掌放于两大腿内侧夹定,覆被蜷卧待汗出即愈。

“说明”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2.风热咳嗽 症见咳嗽气急,咳痰黄稠,鼻塞,流涕,头痛,恶风发热。

方 大蒜方

“药物”大蒜10瓣

“用法”大蒜捣成泥样。取捣泥后的大蒜如豆瓣大一团,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足涌泉,次晨揭去,连贴3~5次。

“说明”本方不论风寒风热咳嗽均有效,贴后待足心出现较强刺激感时揭去,大多贴3~5次即愈。

3.阳虚咳嗽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晕,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见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方 温阳散

“药物”附片、肉桂、干姜各20g 山奈10g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选肺俞,先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用力按摩半分钟左右,使局部潮红,再将药粉适量放在穴位上,用医用胶布3cm×3cm贴牢即可,隔日换药1次。若属久咳者,先用生姜及葱白捣汁擦拭肺俞及脊柱两侧,效果更好。贴后局部发热发痒或起红色小疹,不需另做处理。

“说明”温补肾阳,止咳平喘。用于阳气虚衰,肾不纳气,气浮于上,肺气上逆引起的咳嗽。

4.痰热咳嗽 症见咳嗽,咳黄白黏痰,咯吐不爽,气粗息促,或胸闷痛,身热面赤,口干口苦,咽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药物”白芥子9g 轻粉9g 白芷9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或姜汁作饼2块,贴双侧肺俞上,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星期换药1次。

“说明”全方清肺化痰,贴于肺俞,在于宣肃肺气、调畅气机,因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5.痰湿咳嗽 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或清稀呈泡沫状,口不渴,怕冷,或小便清,天冷或受寒易发。

“药物”细辛、生半夏、甘遂、延胡索、肉桂各5g 白芥子10g

“用法”将上述药物研细末调匀,另备麝香2g,用时先用姜汁调药成糊状,再加麝香药面,贴在胸椎第3、5、7节左右旁开1寸半处及大椎,共贴7次,每次敷贴2小时。每年盛夏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可连贴3年。

6.痰热咳嗽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味腥,或吐血痰,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药物”麻黄15g 杏仁20g 石膏20g 黄芩15g 桑白皮15g 白芥子10g 甘“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蜂蜜调成膏状。用膏药敷于华盖、肺俞(双),敷药时间每年2个时节:伏天的夏至至大暑,腊月的冬至至大寒。每个时节敷3次,每次间隔1周,连续用药3年。

“说明”本方适用于痰热型哮喘、咳嗽,治以清热宣肺,止咳平喘化痰。

熏法调治

治疗

1.风寒袭肺型 症见咳嗽咽痒,痰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方1 荆防方

“组成”金银花 连翘 荆芥 薄荷 牛蒡子 淡豆豉 桔梗 桑叶 菊花前胡 杏仁 板蓝根 甘草

“制法”药量当视蒸疗室的大小而定,将药放蒸锅内煮沸。

“用法”按全身熏蒸法操作,每次熏蒸30~45分钟,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

方2 芎芷方

“组成”川芎、白芷、羌活、防风、薄荷、藿香各9g 细辛、辛夷、冰片各3g 雄黄1.5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装瓶贮备。

“用法”从晨起至睡前,每隔3小时嗅药1次,每次10分钟,连用3~5天。用于感冒鼻塞不通、咳嗽。也可作为感冒期间的预防措施。

“说明”嗅药之前,先将药瓶振摇几下,以便充分嗅闻药气。

2.风热犯肺型 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黄稠,不易咳出。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数。

方 鱼腥草方

“组成”鱼腥草100g

“制法”将鱼腥草放入蒸锅内,煮沸。

“用法”按全身蒸熏法操作,每次蒸熏30分钟。

3.痰热咳嗽型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胸胀,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方 如神散

“组成”雄黄、佛耳草、鹅管石、款冬花、甘草、寒水石、煅白附子、枯矾、孩儿茶各等量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用法”用纸将药末卷起如香烟状,松紧适度,点燃,吸其烟,每次1支,每日2~3次。

3.痰湿蕴肺型 症见咳嗽,痰多、咳出不爽,甚则喉中有痰鸣声,胸闷,恶心,纳差,口淡,或有背冷,舌苔白腻,脉滑。

方1 葵花方

“组成”向日葵花瓣研末。

“用法”同上方。用于痰湿蕴肺。

方2 款冬佛耳方

“组成”款冬花、佛耳草、熟地各等量

“制法”同研为末,用纸卷成香烟状。

“用法”点燃抽吸其烟。

4.肺气虚型 症见咳声低弱,喘急气短,言语无力,自汗畏风,面色白,痰清稀易出,舌苔薄白,脉弱。

方 龙眼方

“组成”黄皮叶5g 龙眼叶5g 野菊花4g 鹅不食草4g 香薷4g 防风4g 白芷3g 薄荷油适量 葡萄糖适量 香料适量 烟叶20g

“制法”以上药物共卷制药烟40支。

“用法”吸入用,适用于嗜烟者,每日4~5次,每2~3小时吸入1支,或遵医嘱。不嗜烟者,可在室内燃点2~3支,作烟雾吸入用,当症状缓解后即可停止。

足浴调治

治疗

1.痰热壅肺型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方1 鱼腥草方

“组成”鱼腥草90g 麻黄、细辛各30g 川贝母、麦冬各30g

“用法”上药加清水3000mL。煮沸10分钟,滤去药渣,将药液倒入盆内,水温以能耐受为度,将双足浸泡40分钟,每天2次。

方2 麻杏方

“组成”麻黄、杏仁、半夏各50g 甘草15g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mL,煎数沸后,取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度在40℃~50℃时,浸泡双足半小时,每天浸泡1~2次。

2.风寒咳嗽型 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方1 枇杷叶方

“组成”枇杷叶、杏仁、紫苏叶各30g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mL,煮沸5~10分钟,滤去药渣,待药温能耐受时,浸泡双足30分钟,每天2次。

方2 防苏方

“组成”防风、紫苏叶、艾叶、白术各60g 葱白3段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mL,煮沸10分钟,取药液周入盆中温度以能耐受为度,双足浸泡在药液中15~30分钟,待周身有微汗出时,用于毛巾擦干双足,注意保暖,每晚唾前1次,洗后入睡,并保持室内安静。

方3 艾叶方

“组成”艾叶30g

“用法”将上药放入清水2000mL内,煮沸,熏洗足心。

方4 芥末方

“组成”芥末面15g

“用法”在脸盆中倒入热水半盆,加入3勺芥末面,把两足放入盆中浸泡15分钟,促其发汗,可缓解症状。

方5 食盐方

“组成”食盐15g

“用法”在43℃左右的热水中故入食盐15g,浸泡双足10分钟,额头出汗后注意保温。

3.风热咳嗽型 症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方 薄荷方

“组成”薄荷6g 金银花、黄芩、桑白皮各15g 葶苈子30g 鱼腥革、桔梗各6g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mL,煎煮数沸后,取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度适宜,浸泡双足30分钟,每1次。

4.痰湿蕴肺型 症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痰出则咳缓。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

方1 泻肺平喘方

“组成”鱼腥草60g 苏子、地龙各30g 五味子20g 沉香10g 鸡蛋2只

“用法”上药加清水3000mL,与鸡蛋同煮20分钟,滤去药渣,取蛋食用。同时以药液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2 麻黄宣肺方

“组成”麻黄、桑白皮、紫苏子、葶苈子、半夏各15g 干姜9g 五味子、桔梗各5g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mL,煎煮10分钟,取药液倒入盆中,温度以能耐受为度,浸泡双足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3 南星芥子方

“组成”生南星、白芥子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药末5g,用生姜汁适量调匀、外搽足心(涌泉穴),干则再搽之,并用生姜汁保持药层湿润。

“说明”生南星有毒,且勿入口。

药粥调治

治疗

1.肺阴亏虚 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方 天花粉粥

“原料”瓜蒌根15~20g(鲜者30~60g,或用瓜蒌根粉10~15g)粳米50~100g

“制作”将瓜蒌根煎汁去渣,或将鲜者洗净后切片,煎取浓计,同粳米煮粥。

“用法”每日1次,空腹服食。

2.风热犯肺 症见适用于湿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方 银翘解毒粥

“原料”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g 芦根15g 牛蒡子、甘草各6g 粳米100g

“制作”将前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

“用法”分2次,早晚温热服。

“说明”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

3.风寒袭肺 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方 生姜炒米粥

“原料”生姜30~50g 炒米50g 红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与炒米同煮成粥,加入红糖搅匀即可服食。

“用法”趁热服食。

“说明”风热感冒及胃热呕逆者忌用。

4.外感咳嗽 症见起病除似感冒症状外,咳嗽声重浊,痰液清稀,面白形寒,舌淡苔白滑,脉浮(风寒证)。或除见感冒症状外,咳声亢扬,痰液黏稠,咳兼呕吐,面赤唇红,尿黄便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证)。

方 百部粥

“原料”百部10g 大米30g 蜂蜜适量

“制作”先煎百部,取汁去渣,入大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前调入蜂蜜。

“说明”本方也适用于百日咳,有特效。

5.内伤咳嗽 痉咳缓解,但咳声嘶哑,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稠,面色潮红,神烦盗汗,睡卧欠安,口干口红,苔少而干,脉细数(阴虚证)。或见咳声无力,少痰或痰液稀薄,面白气弱,神疲自汗,手足欠温,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而润,脉细弱(气虚证)。

方 黄芪阿胶粥

“原料”黄芪15g 阿胶10g 粳米30g

“制作”黄芪水煎取汁,煮粳米为粥,加入阿胶烊化。

“用法”每日1次,温服。

“说明”本方补气养血,适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6.痰热咳嗽 症见痉咳剧烈,咳声高亢,痰稠黏难出,咳必作呕,颜面浮肿,目睛、牙龈、鼻腔出血,或痰中带血,心烦不眠,口干口渴,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而腻,舌下肿胀溃烂,脉数有力(痰热证)。或见症状不如痰热证剧烈,咳声微缓,痰液较稀,面色苍黄,目胞浮肿,大便稀薄,纳食较差,舌淡苔白而滑或白腻,脉象有力(痰湿证)。

方 枇杷叶粥

“原料”枇杷叶10~15g 粳米100g 冰糖适量

“制作”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水200mL煎至100mL 去渣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mL 煮成稀薄粥。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之。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逆。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痰多,呕吐。

“说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忌用。

醋剂调治

治疗

1.外感咳嗽 症见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咳嗽,咯黄稠痰、不易咳出,甚则咳吐脓血臭痰,恶风发热,常伴有咽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等症状。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食醋方

“组成”农家用柿子醋1mL,冷开水10mL

“用法”患者仰卧,每侧鼻腔各滴入食醋滴鼻液。滴入后用手轻轻捏揉鼻子,使药液与鼻黏膜充分接触,并使一部分药液从后鼻道流入口中,然后吐出。每日6次,每次间隔2~3小时。24小时为1个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治疗48小时无效者,加用其他药物。治疗期间卧床休息。

2.阳虚咳嗽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见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姜醋方

“组方”食醋、白萝卜、生姜、梨各适量

“用法”将上物品切片,水煎取汁,加入食醋,代茶饮用。

“治法”咳嗽痰多,怕冷、胸闷。

3.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醋萝卜方

“组方”萝卜、姜汁、食醋各适量

“用法”萝卜捣汁后加入姜汁、食醋搅匀,代茶饮。

“治法”风寒咳嗽。

4.虚劳咳嗽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间歇轻咳、咳嗽声低无力,痰稀白量少,自汗恶冷,气短,易感冒,稍受风寒则咳嗽增多,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贝母止咳方

“组方”贝母9g 白糖30g 蜂蜜、生姜汁各25mL 食醋50mL

“用法”贝母研未与白砂糖、蜂蜜、生姜汁和匀,加入食醋调服。

“治法”久咳不愈。

5.痰湿咳嗽 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黏,易于咳出,胸脘作闷,或有胃纳欠佳,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鲤鱼汤

“组方”醋适量 鲤鱼1条

“用法”水煮,不放盐,送饭吃完。

“治法”久咳不愈。

膏滋调治

治疗

1.脾气虚弱型 症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

方 九仙薯蓣膏

“组成”山药500g 杏仁250g 鲜牛奶750mL

“制作”将杏仁洗净,去皮尖,研碎如泥,加入牛乳,绞取汁,以杏仁尽为度;再放入捣烂的山药,互相和匀,装入瓷瓶,密封瓶口,放锅内蒸煮3小时即成。

“服法”每日早晨空腹以及晚上睡觉之前,以温酒调服1匙。

“功效”健脾益气、补虚疗损。

“主治”肺虚久咳,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咳嗽,咳痰。

2.脾胃虚衰型 症见咳嗽,气短不足以息,少气懒言,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平素食少脘痞,痰多,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不华,或食油腻易腹泻,或泛吐清水,畏寒肢冷,或少腹坠感,脱肛。

方 补精膏

“原料”牛髓、胡桃肉、杏仁各250g 山药500g 蜂蜜500g

“制作”将杏仁洗净,去皮尖,捣成泥状备用;胡桃肉入锅炒熟;牛髓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煮至糊状;蜂蜜入锅炼熟;将胡桃肉、山药、杏仁泥,同捣成膏,加入炼蜜与牛髓,和匀,入沙锅内,沸汤煮熬成膏即成,以瓶盛收贮。

“服法”每日2次,每次1匙,空腹,用白开水调服之。

“功效”补精润肺、壮阳益肾。

“主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等肺部疾病而有上述证候者。

3.肺气不固 症见咳嗽,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面色发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发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

方 十珍膏

“原料”党参、黄芪、麦门冬(去心)、枸杞子、当归身、天门冬各250g 白术500g 北五味子200g 生地黄、熟地黄各300g 炼蜜250g

“制作”将上药洗净,切片,放入沙锅内,加水共煎3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三次3小时,药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中火浓缩后加入炼蜜,再熬二三沸收膏即可。

“服法”每日2次,每次2匙,白开水调服。

“功效”大补气血。

“主治”各种慢性咳嗽、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属于气血、气阴两虚而致肺气不固者。

4.肺脾气血虚损 症见久咳不已,气短不足以息,少气懒言,食少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不华,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心悸,舌质淡,脉细软。

方 阿胶补血膏

“原料”阿胶500g 黄芪、党参、枸杞子、熟地黄、白术各250g

“制作”黄芪、党参、枸杞子、熟地黄、白术放入水中浸泡5~7小时后放沙锅中小火煎煮,过滤取汁,重复3次;将3次滤取的药液用小火煎煮浓缩至200mL,再投入捣碎的阿胶搅拌使其溶化,收膏即可。

“服法”每日2次,每次10g,温开水冲服。

“功效”补血滋阴、健脾益气。

“主治”本方适用于肺脾气血虚损的慢性咳嗽、音哑、间或咯血、腰酸肢软等症。

5.肾不纳气 症见咳嗽,气短不足以息,甚则张口抬肩。腰酸腿软,脑转耳鸣,不耐疲劳,下肢欠温,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方 补骨脂胡桃膏

“原料”补骨脂300g 胡桃肉600g 蜂蜜300g

“制作”将胡桃肉(连皮)捣为泥状;补骨脂酒拌匀,蒸熟,晒干,研末;蜂蜜熔化至沸,加入胡桃泥、补骨脂粉,和匀,收贮瓶内即可。

“服法”每日2次,每次10g开水冲服。

“功效”补肾温阳、定喘止咳。

“主治”肾不纳气、肺气虚寒所致的久咳虚喘病证,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6.阴虚肺燥 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咳痰不爽,形体清瘦,神疲乏力,咽干口燥,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1 牛骨髓膏

“原料”牛骨髓600g 天门冬300g 生地黄、黄精各500g

“制作”将牛骨砸碎取油髓备用;将黄精、生地黄、天门冬加适量的水,煎熬2次,分别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浓缩成膏;趁初成之浓缩膏尚热时,加入骨髓,用银匙不断地搅拌和匀,冷却即成。

“服法”每日1次,每次10g于晨起空腹时,用绍兴黄酒调服。

“功效”补精生血、养肝滋胃。

“主治”阴虚肺燥所致的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如肺结核病。

方2 蜂油膏

“原料”猪油、蜂蜜、米粉各120g

“制作”3上药同时入锅,煎熬成膏,收贮备用。

“服法”每日数次,每次1匙,入口中含化。

“功效”养阴润燥、补肺止咳。

“主治”年老体衰,日久咳嗽,多年不愈属阴虚肺燥者。

药茶调治

治疗

1.脾肾阳虚 症见咳嗽,气短不足以息,少气懒言,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平素食少脘痞,痰多,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不华,或食油腻易腹泻,或泛吐清水,畏寒肢冷,或少腹坠感,脱肛。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

方 川贝茶

“组成”茶叶3g 川贝3g 冰糖9g

“用法”川贝研粗末,与茶叶、冰糖一起,放入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化痰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感冒。

2.痰热蕴肺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方1 银耳茶

“组成”茶叶5g 银耳2g 冰糖25g

“用法”茶叶放杯内,开水浸泡,去渣取汁;银耳泡发,去杂洗净撕成小块,入锅加水煮沸,放入冰糖至银耳煮烂,倒入茶汁搅拌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滋阴生津,益气养血,润肺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头痛头昏。

方2 冬花茶

“组成”茶叶6g 款冬花3g 紫菀3g

“用法”上3味放茶杯内,冲开水,当茶饮,每日1剂。

“功效”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多痰,喘息气急。

方3 柑果冰糖茶

“组成”绿茶5g 柑果(连皮)100g 冰糖25g

“用法”柑果洗净,连皮切开,加400mL水煮沸3分钟,再加绿茶、冰糖,稍泡。先代茶饮汁,后吃果。每日1剂。

“功效”滋阴清火,润肺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3.阴虚肺燥 症见咳呛气急,痰少质黏,五心烦热,两颧红赤,心烦口渴,骨蒸潮热,盗汗量多,形体消瘦,或吐痰黄稠量多,或急躁易怒,胸胁掣痛,失眠多梦,或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

方1 玉兰花蜜茶

“组成”绿茶3g 玉兰花3g 蜂蜜25g

“用法”将绿茶与初开末足的玉兰花同入沙锅,加300mL清水煮沸,再入蜂蜜调匀,饭后饮用,分3次饮完。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属阴虚肺燥者。

方2 枇把冰糖茶

“组成”细茶3g 枇杷果100g 冰糖25g

“用法”枇杷洗净,用500mL清水煮沸30分钟,再加细茶、冰糖,分3次温饮,每日1剂。

“功效”肃肺,化痰,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肺结核属阴虚肺燥者。

方3 猪油茶

“组成”雨前茶60g 猪板油120g 冰糖60g

“用法”茶叶水煎,去渣取汁。猪板油去膜切碎,与茶汁、米糖同入锅熬化。每次取1~2匙,用白开水冲服。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哮喘。

4.痰浊蕴肺 症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

方1 柚花茶

“组成”绿茶3g 柚花5g 白糖30g

“用法”上3味加350mL水煮沸3分钟,温热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止咳,化痰,润肺。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胸膜炎。

方2 茄根茶

“组成”绿茶3g 干茄子茎根10~20g

“用法”上2味共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后饮用。

“功效”化痰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属痰浊蕴肺者。

方3 萝卜茶

“组成”茶叶6g 白萝卜100g 食盐少许

“用法”沸水泡茶取汁,萝卜切片入锅煎汤,兑入茶汁,加食盐调味,温热饮用,每日2次。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多痰属痰浊蕴肺者。

酒剂调治

治疗

1.阳虚咳嗽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喘咳不能平卧,咳痰清稀,心悸,怕冷,小便不利,面唇青紫,苔白润,脉沉滑。

方 补肺定喘酒

“组成”蛤蚧1对 白酒800g

“制法”将蛤蚧去头、足、鳞,切成小块,浸于酒中,封盖。置于阴凉处,经常摇动,1个月后即可饮用。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定喘。

“主治”适用于久病体虚的慢性虚劳咳喘,动则气喘,咳嗽少气,阳痿,亦治慢性支气管炎属肾阳虚者。

“用法”每日饮服2次,每次20mL。

“说明”风寒及实热性喘咳者忌服。

2.气虚咳嗽 症见咳嗽声低无力,痰稀白量少,气短乏力,自汗恶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方 利口鼻酒

“组成”灵芝50g 人参25g 冰糖450g 白酒1500g

“制法”将上药洗净,切薄片,晾干,与冰糖同装入纱布袋中,封好袋口,放入酒坛,加入白酒,封口密封浸泡10天后,将布袋取出,搅拌后再静置2天,取上清液饮服。

“功效”益肺气,利口鼻,强志壮胆。

“主治”适用于肺虚久咳。

“用法”每日饮服2次,每次20mL。

3.阴虚肺燥 症见咳嗽无力,痰中偶夹有血,血色淡红,气短声低。神疲倦怠,食少纳呆,面色发白,午后潮热但热势不剧,盗汗颧红,身体消瘦。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或有剥苔,脉细弱而数。

方1 清火益肺酒

“组成”西洋参20g 白酒、黄酒各260g

“制法”将西洋参洗净,晾干表面水分,放入净瓶中白酒、黄酒,加盖密封,浸泡15天即可饮用。

“功效”益肺阴,生津液,去虚火。

“主治”适用于久咳咽干口渴,虚热疲倦等。

“用法”每日饮服2次,每次25mL。

方2 益气生津酒

“组成”西洋参50g 白酒600g

“制法”将西洋参加工粗碎,置净瓶中,入白酒(黄酒亦可)浸泡,加盖密封,每日振摇2次,半月后便可开取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主治”适用于少气,口干渴,疲乏无力,声音嘶哑,午后潮热,肺虚久咳,干咳、咯血等症。对肺结核、冠心病及高热后引起的气阴两伤也有效。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服1次,每次15g,随饮随续添新酒,酒淡为止,参渣可嚼服。

“说明”服药期间忌食萝卜。体质虚寒者不宜饮用,腹冷痛,寒性腹泻者忌用。

4.痰湿蕴肺 症见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喉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方 散寒理气酒

“组成”陈皮20g 干苏叶15g 白酒200g

“制法”将上药放入锅中,倒入白酒,用文火煮至150g,去渣待用。

“功效”散寒燥湿,理气化痰。

“说明”适用于胸腹胀满,痰湿滞塞,气逆咳喘等症。

“用法”每日温饮2次,每次25mL。

固精调治

治疗

肾不纳气及肺脾气虚型咳嗽

第一法 站、坐、卧皆可。闭目内视头顶,舌舐上腭,以鼻吸气时提阴部(包括外生殖器、肛门、会阴),吸满气后闭气不息,至闭极则慢慢呼气,同时放松阴部,如此一提一松为1遍,可连作4~5遍,每日可练3次以上,平时每次小便后,闭气、提肛、缩睾1分钟左右。

第二法 仰卧,头枕高,意守丹田(脐内),同时按如下操作:

(1)左手心按于肚脐,右手心覆于左手背上,先顺时针方向转擦36次,再右手换左手逆时针方向转擦36次。

(2)双手指并拢,上至心口,下至耻骨联合,以丹田为中心,在腹部上下推搂摩擦,一上一下为1次,共36次。下推时双手斜立,手心斜向下,双手拇指贴皮肤而搂。先下后上为泻,先上后下为补,可酌情用之。

(3)双手将睾丸兜起,送上腹股沟内,在其表皮上搂擦,先左后右为1次,共81次。搂擦时如果阳举,甚至收功后仍阳举不倒,可以意由龟头经丹田向会阴引气,提过尾闾向上,经夹脊、玉枕至泥丸,意守片刻,连同口中津液咽至下丹田,同时闭口,咬牙,舌舐上腭,两手握固,两足十趾内收,如此一般1~3次,即可使阳举平复。

第三法 站立,全身放松,先以鼻引气,满口而吞之,如咽硬物状,送入腹中,至腹部有饱满感,再绵绵呼出。继而吞气下行,过中丹田(胸中),直达会阴,稍停,再循督脉上升,至百会,并徐徐呼气,同时意降会阴。当升百会时,会阴有内凹之感,意降会阴时,会阴有鼓突之感,如此反复3遍后,引气归下丹田稳住,待小腹有温热感时收功。

艾灸调治

治疗

1.风寒袭肺型 症见咳嗽,痰稀色白或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

“取穴”大椎 肺俞(或风门)膏肓

“操作”采用温和灸法施灸。每天治疗1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说明”本法用于感冒、肺炎咳嗽。本法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切勿起泡,可和针刺配合应用。

2.痰浊阻肺型 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儒滑。

“取穴”肺俞 定喘 大椎 天突

“操作”按温和灸法操作,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润温热舒适为度。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重症患者也可每日灸治2次,5~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说明”术者应掌握好距离,一般距皮肤3cm,以免烫伤患者。

3.阳虚喘嗽型 症见咳嗽气喘,动则加剧,痰液清稀,每至寒冷季节发病,多伴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方1 温和灸

“取穴”大椎 身柱 肺俞 肾俞 膏肓

“操作”可用艾条行温和灸,每次灸2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亦可用艾炷灸或隔药灸(如生姜、白芥子泥等)。

“说明”本法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方2 芥子隔药灸

“组成”白芥子30g 共捣成泥

“取穴”大椎 身柱 肺俞 肾俞 膏肓

“操作”将药泥碾成小饼,用细针扎孔数个置于穴位局部,用艾柱灸。

方3 神阙隔药灸

“组成”白芥子、半夏、公丁香、麻黄、细辛各10g 麝香1g

“操作”诸药成粉,取药粉填满肚脐,将鲜姜1片盖于药粉上,上置大艾炷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壮,10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