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开发你的潜能
15039400000013

第13章 记忆的奥秘

我们人的记忆力是惊人的。

本世纪20年代,有一个叫舍列舍夫斯基的俄国人。他是个新闻记者。编辑每天都要向记者们布置一个长长的地址和任务的清单。编辑惊奇地发现,舍列舍夫斯基竟然没有在纸上写一个字。编辑本来打算训斥他,然而,舍列舍夫斯基却准确无误地复述出了地址和任务。于是,一个“记忆非凡的人”被发现了!心理学家鲁利亚对此进行研究,要舍列舍夫斯基记住多达70个的一列词或一列数,舍列舍夫斯基稍事停顿便开始检查自己记下的东西,接着就丝毫不差地复述出来。更有甚者,他还能把70个词和数倒背如流。16年后,当问到他当年的实验作业时,他往往先坐下来蒙上眼睛,稍停一会儿就回答道:“……那次实验是在您的住宅里进行的,您坐在桌边,我坐在摇椅……您穿一件灰上衣,就这样一直盯着我……至今我依然历历在目。”接着,他就再次一字不差地将70个词和数以及其它有关情节复述出来。如此多次询问他某年某月的事,他都照样将详情细节说得准确无误。像这样记忆非凡的人,固然极其稀少,但毕竟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自发应用“直观”、“形象”编织成一幅幅记忆图像的人。他记下了他所经历过的那么多事情,也并没有将他的脑子塞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说人脑至今还只是一块刚刚开发的处女地!它有无限潜力可供人尽情使用而不会枯竭。因此,任何人对自己记忆持悲观的态度,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你也许会问:人脑究竟能够储存多少东西?专门的研究告诉我们:人脑有140~170亿个神经细胞。每一个神经细胞通过其突触与其它任何一个神经细胞都可以建立起联系的网络。如果把这140~170亿个神经细胞的功能全都发挥出来,则可以储存1015比特(信息单位)的信息。这到底是多大的容量呢?有人假定,一个汉字按10个信息单位计算,一个人每小时读10000个汉字,一天读8小时,那么,大脑的容量就相当于一个人读300万年所接收的信息量。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这相当于当今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全部藏书信息量的10倍!人脑储存信息的能力真的几乎是无限的。从人脑可能的总容量说,即使当今世界记得最多最好的人,也不过只使用了它的百分之一二而已。致于有人之所以感到有很多事情想记记不住,容易忘掉,完全是记忆潜力挖掘不够或记忆方法不得当造成的。只要好好开发,我们的大脑能装进无穷的东西。

记忆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按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按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按记忆时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按记忆时是否理解事物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按储存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这里着重谈谈时间长短不同的几种记忆的情况。

先说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也叫作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会立即产生感觉。但当刺激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以某种形象的形式保留“一瞬间”。这就是瞬时记忆。最明显的是视觉后像。比如,你看一下电灯,闭上眼会觉得眼前还有电灯的形象。电影就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后像,把本不连接的单个画面,构成给人以动态感的连续的艺术场景的。

这样的瞬时记忆能保持多长时间?如果是视觉方面的,保持时间在1秒钟以下,如果是听觉方面的,时间保持在4~5秒钟以下。瞬时记忆的特点是:记忆的内容大多是形象的;容量虽大但保持的时间很短,一般都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很快就消失了,只有少数由于特别强烈,或者与人的需要有特殊而深刻的关系,它才能由一次性的瞬间转入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比如,某件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或某种特别危险的事物,虽仅仅是短暂的瞬间闪现,却可以留下终身不忘的映象。

瞬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极短,这个特点好不好?这要从两个方面看。如果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重要意义的内容,短时间就消失了,那当然十分可惜。如果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无重要意义的内容短时间就消失了,那就应当看成一件好事了。这是因为,尽管人脑记忆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毕竟已开发利用起来的神经细胞,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丢掉那些无用的东西,腾出神经细胞的空间,留作储存真正有用的内容,不是更有意义吗?假如我们每日每时的所见所闻都保持在头脑里,那么,我们的头脑就会像一座装满杂物的仓库,一旦需要寻找某件有用物品时,会很难找到,或者需要存放贵重物品时,会没有地方。所以,忘掉一些无意义的东西,即减轻记忆的负担,也有积极的意义。

对我们有意义的事物,如学生学习的内容,一般都应高度关注,也就是专心致志,以便第一次感知时就留下深深的烙印,由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当然是最理想的。尽管这不可能经常做到,但你不妨试一试,效果肯定会好!而更多未能一次性自动转入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有用内容,则需采取复习的方法,才能获得长期记忆的效果。

再说短时记忆。

从保持的时间说,几秒钟到1分钟以内的都可以叫做短时记忆。就其功能而言,它是操作性的记忆,因为它所保持的内容都是服务于当前的操作,因此又称为工作记忆。学生的抄写或临摹,看老师做示范然后自己做体操动作等,都必须有短时记忆才能完成。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强化重复,过后它也就消失了。人们根据需要而对短时记忆的某些内容进行强化,于是,短时记忆的内容也就转入了长时记忆之中。

最后说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1分钟以上,直到更长的时间乃至终生的记忆,其容量是无限的。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都是备用性的。人们日常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学生的复习,就是为了将有关知识保存在长时记忆的宝库之中,以便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后面,我们谈到的记忆规律,就是指长时记忆说的,谈到的记忆方法,便是为了把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内容转入长时记忆。

其实,这三种记忆又可以看成是整个记忆系统中三个阶段,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可以把学习过的东西记住呢?

这就是记忆的生理机制问题。对此,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的感觉器官就会把客观事物给人的各种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刺激,转化为人的神经兴奋,并由人的神经系统把这些神经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上,以形成暂时神经联系。这些暂时神经联系在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能够以神经兴奋“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形成记忆痕迹。在一定条件下,这些记忆痕迹可以重新活跃起来。这就是关于记忆的生理机制的基本原理。

那么,记忆痕迹又是靠什么形成的呢?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人的记忆是由人的神经细胞内核糖核酸(RNA)分子结构实现的。核糖核酸可以储存无法计数的信息密码。人的知识经验,就储存在这些核糖核酸分子的细微结构之中。再有,人的神经细胞是由蛋白质和锌、铁、钙、镁、磷等微量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是记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说,大脑的记忆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或者说需要一定的营养条件。但这些物质本身离开神经活动的过程,也不会产生记忆。当今市场上有许多所谓增强记忆的“灵丹妙药”,被吹得神乎其神。其实,它最多不过是提供了某些元素而已,又哪里能够代替人的记忆活动呢?

我们固然不能完全依赖于营养条件来增强记忆,不过,科学家也确实发现某些物质对人的记忆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脑啡肽就有抗遗忘作用。再如,用以脑垂体激素制作的“后叶加压素”和“脑细胞激素”做鼻孔喷雾实验,可以使已经丧失的记忆恢复起来。当然这也有副作用。美国纽约科德斯普林港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新近还发现一种叫做creb的物质,就像“开关”一样,对大脑记忆库起着阻止或启动的作用。诸如此类,至今已发现多种物质对记忆的效率与恢复都有不同的影响。这些发现自然十分令人鼓舞!

于是有人设想,要是人把这些物质“吃”下去,岂不就省去人们记忆的劳苦,而直接由物质传递其记忆的内容,那该多好呀!据说,非洲某原始部落的酋长们从自己的祖宗那里,获得处理部落内外各种事务极其出色的能力。他们记忆非凡,个个精明能干,神通广大,就是因为他们在俘获敌方首领之后,把他们的脑髓吃掉。他们认为,这样做就能把对方的聪明才智吸收过来。其实,消化酶早把那些记忆的物质转化为其它的物质了。既然记忆的载体物质都变成别的物质了,记忆的内容也就不可能由己转化为其它物质的物质来传递了。就是说,记忆单靠吃,是“吃”不来的。而且,人类应当庆幸消化酶的这种转化功能!要不是这样,那吃猪肉、牛肉的人,脑髓岂不早就变成像猪牛一样的脑髓了,那还得了!

关于记忆的生理机制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将有许多新的发现。人类会越来越多地揭开记忆之谜。其中也许会有你的一份贡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