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9年至1932年,是我少年时代在哈尔滨看戏最多的时期。其中有三次看的是“京角儿”即魏莲芳、吕正一和雷喜福各一次。这里先谈魏莲芳。
魏莲芳是梅兰芳的入室弟子,今犹健在,居沪上授徒传艺。1982年春,梅葆玖赴港演出,过沪曾请魏说戏。盖魏自为“童伶”时即傍梅先生演出,耳濡目染,更承亲炙,受益自多。当年梅先生即聘王幼卿与魏二人为葆玖启蒙,足见魏造诣不凡。我自入关后久居京津两地,看魏演戏亦不为少,但基本上是给别人配戏。而他在1930年赴哈尔滨演出,则由其本人挑大梁,当是他崭露头角之时。而我所看的一次,却是后来被称为荀派保留剧目之一的《荀灌娘》(此实应算做王瑶卿的戏,最早并不仅由荀慧生独演)。作为梅派传人之一的魏莲芳,在其早年竟演过这出梅兰芳从来不演的戏,这在京剧演出史上也该算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了。
魏莲芳扮演的荀灌娘,我已印象不深,不过却为后来看荀慧生此戏打下基础,使我对荀派艺术易于领略。魏此戏反串小生唱功似不很突出,但武工根底不弱,突围起打身手颇矫健。改装前与其兄调侃及重换女装后与周抚相见时的神情,娇羞中带英俊,给人以熨帖之感。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倒是与魏同台演出的武生赵小楼(赵燕侠之父)。他这一晚在前场演一武戏(不是《恶虎村》就是《铁公鸡》)很过瘾;后面加演《荀灌娘》中的周抚,趟马会阵诸场都俨然有大将风度,却又多少带点稚气,与我所见赵经常上演的《二本走麦城》的吕蒙(此戏重扑跌,赵演来很精彩)和《枪挑小梁王》的岳飞(此戏有点武戏文唱的味道)等南派武戏人物风格迥异。因此在我几十年来看戏的经历中,对赵小楼的艺术一直是感到满意的。
魏莲芳后来搭过杨小楼、马连良、王玉蓉等人所组的班子,以演糜夫人(《长坂坡》)、范仲禹妻(《黑驴告状》)和萧太后(《雁门关》、《探母》)等角色见长,比他演正工梅派戏如《穆柯寨》、《天女散花》等更见功夫,但这已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