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177

第177章 177 南北派演出戏路不同

旧时观众看京戏多抱门户之见,有外江(亦称海派)与京朝之分。实则南、北两派各有所本,原不应有“正宗”和“别支”之异。我自童年在哈尔滨开始了看戏生涯。当时东铁俱乐部票房多拥有久居北京的名票,故为北派路数;而戏院邀角,则演员多来自津、沪各地,我所见如高百岁、赵松樵、白玉昆、小宝义、赵小楼、曹艺斌等人,皆属南派。两相比较,戏路确多不同。论扮相,则南派《宏碧缘》之鲍赐安、《龙凤阁》之徐彦昭皆抹粉勾老脸,不画脸谱;包拯脸谱呈肉红色,不似北派之黑白分明,别无他色。论唱做,则歧异更大。以《甘露寺》为例,赵松樵、白玉昆演此戏皆扮乔玄。“劝千岁”一句,赵唱西皮导板,然后接唱原板转流水。白玉昆于入宫见吴国太一场,不按北派作上下轿介转场进宫,而是与乔福圆场跑步入宫,上气不接下气,既像《盗宗卷》,又像《跑城》或《追韩信》。白氏且每于演此场时获得满堂彩声。后来到北京见马连良演此戏,反疑他偷工减料,不卖力气。殊不知乔玄本无必要以国老身份上街跑步也。又白玉昆演《讨荆州》扮鲁肃,当空手回东吴见周瑜时,周瑜竟持马鞭怒打鲁肃,白氏穿官衣而摔屁股坐子,一如《状元谱》中挨打时的陈大官。此亦北派所罕见者。又见程永龙演《战宛城》张绣,“刺婶”一场不再扎靠,而是带甩发穿白箭衣,除有髯口外,竟与武生演《战马超》夜战一场扮相一模一样。程之戏路本介于南北派之间,此种打扮不知何所依据。至于一般的扎改良靠、粘胡子、穿花靴子花彩裤之类,则已司空见惯,尤其小焉者也。

据陈永玲同志谈:他曾在上海陪盖叫天先生演全本《武松杀嫂》。双方原以为这是一出熟戏,无须事先排练(内行称之为“对戏”)。不料两人戏路南北截然不同,到了场上乃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北派此戏基本上根据《水浒》原著,武松照例踏雪回家,陈扮潘金莲为小叔暖酒御寒,并用手向武松肩上拂雪。而盖老演此戏的武松乃南派,却把背景置于炎夏,进门后即摘下草帽圈儿以代凉扇,边扇边喊“好热的天”不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急得陈真的在台上浑身冒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