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178

第178章 178 京剧演出今昔不同

京剧舞台演出,不独有南北派之不同,仅就我个人在北方看戏经历言之,今昔亦有不少差异。如果连篇累牍地罗列,足够写几万字的文章。这里只举数例,窥豹一斑而已。

先说文武场面,现在称之为伴奏乐队。最早我所见到的,伴奏乐队乃置于舞台中央的后方,与古壁画上元代杂剧演出的情况正好一脉相承。抗日战争以前,文武场面大都位于上场门一侧(从观众席看去乃舞台左厢);自30年代中期以后,则移至下场门(舞台右侧),相沿至今。至“样板戏”盛行时,竟把文武场面置于台下前方乐池中。乐队指挥除司鼓外,还须会用指挥棒。如《红灯记》中要奏《国际歌》,戏一演到这里,锣鼓全停,司鼓立即站起身形舞动指挥棒。虽说别开生面,然去京戏已远矣。

再说演出中细节的变异。早年所演《失街亭》“坐帐”一场,诸葛亮于派将之后,例应出座转场,再归桌前正座,然后传马谡上场,以示诸葛亮是在非公开场合对马谡面授机宜的。现在则为了省事,诸葛亮一直坐在桌后不动了。又如演《上天台》,在老生扮刘秀唱完大段二黄下场后,净扮姚期本有一段原板,并在末句“我还怕着谁来”唱完后一笑收尾下场。裘桂仙1929年在蓓开公司尚录有此段唱片。今已干脆删掉。我以为这种省略有损剧情。

又据天津李厚康先生说,早年《洪洋洞》杨继业魂子吊场,格局与《碰碑》七郎全同。出场先打引子,再上高台“报家门”,然后下高台背向观众唱导板,转身接回龙、原板。此说确凿有据,盖我见过这样演法的剧本。后因里子老生不是正角,便简化为出场念“对儿”,把《镇潭州》杨延昭魂子所念的“生前为大将,死后做忠魂”移植于此,下面只唱四句原板了事。建国后因破除迷信,无论《碰碑》、《洪洋洞》、《镇潭州》,一律删去鬼魂托梦情节,连扮魂子的角色也取消了。这本无可非议。但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中是出现鬼魂的,女鬼李慧娘亦得到“平反”,最近《西游记》里乌鸡国王也在电视屏幕上显了魂。我以为,即使不让杨家父子鬼魂重现于舞台,也无妨让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学几出这一类的戏,保留一些唱腔和身段(如《碰碑》七郎为铜锤应工,有不少好唱腔;《镇潭州》梦中授艺一场杨延昭和岳飞都有漂亮身段),或亦无悖于批判地继承之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