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187

第187章 187 第一次看反串戏

我从小爱看反串戏,孩提时代,只是为了看热闹,寻开心;台上半开玩笑,台下皆大欢喜。年事稍长,乃发现能演反串戏的演员绝大多数并非在开玩笑,而是一本正经地努力把所串演的角色演好;既要让前台观众满意,又得使后台同行心服。于是我这看戏的也就从中体察演员们究竟有无真才实学,而非只看热闹而已了。

我第一次看反串戏是在哈尔滨东铁俱乐部,由东铁同人彩排。当时东铁票房拥有大量名票。如老生陈远亭,花旦林钧甫,皆春阳友会旧人。顾珏孙能兼演青衣、花旦、小生和老生(顾后搭程砚秋班专演小生。程先生在40年代因不屈节于日寇而息影歌坛,顾竟为日特迫害,忧愤交加,病逝于北京),亦为一时梁栋。他如傅雪岑之老旦,蒉丹庭、赵仲三(后改司鼓)、韩诚之之丑,白希董、刘荔孙之花脸,皆各擅胜场。票房中亦请有长期协作的内行,如李妙兰之青衣和赵喜奎之花脸。这是东铁票房30年代前后的基本队伍。这一次反串戏专场约在1930年,当时曾轰动哈尔滨的戏曲界。开场为赵喜奎的《红桃山》(赵反串武旦,扮张月娥),然后是陈远亭的《草桥关》(陈反串姚期);压轴为顾珏孙(反串萧恩)、赵仲三(反串桂英)的《庆顶珠》(不带《杀家》,教师爷忘为谁扮);大轴则为《双摇会》。由韩诚之(大娘)、白希董(二娘)、陈远亭、顾珏孙(分扮二邻居)、刘荔孙(扮公子)等合演。其中以陈的姚期最差,依然用老生本嗓,毫无花脸味;顾珏孙的萧恩最好,因顾本能唱老生,算不上反串。《双摇会》则纯属玩笑性质。白希董很胖,其块头殆介于陈富瑞与袁世海之间。但他演二娘却一丝不苟,全用花旦身段(白为北京人,在哈尔滨曾与我家毗邻而居,为先父同事,我称他为“白大爷”。不幸早卒。其子名曾培,“一二·九”时代与我在育英中学同班)。而韩诚之演大娘,颇似《能仁寺》赛西施,基本上成了彩旦,不算成功。这一专场,是作为《洛阳桥》戏中串戏的形式演出的,故序幕和结尾都按《洛阳桥》的传统路数,有吊场和尾声。这种形式现在也罕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