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189

第189章 189 反串《大八蜡庙》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前,北京梨园公会照例于每年春节前夕演一二场封箱大义务戏,以赈济京剧界穷苦同业,故又称“窝头义演”。其中一场必为反串《大八蜡庙》。但亦偶有例外。1929年4月为山西赈灾义演,即在第一舞台演出了反串《大八蜡庙》(见董维贤先生《京剧流派》所附影印戏单)。

反串《八蜡庙》始于民国初年。据先姑丈何静若先生谈,这是由袁寒云、余叔岩、张菊杭(先姑丈何老的表兄)和何老本人几位凑在一起出的“点子”。菊杭先生也对我说过此事。我从1933年至1936年,都在北京过的春节,除有一次侍先母莅场亲看此戏外,还在收音机中听过几次。只有1936年秋末,我在天津,没有赶上有梅兰芳参加的最后一次演出(梅反串黄天霸),诚为一大憾事。

这出戏有几个角色在演出中是固定了的。如黄天霸例由四大名旦串演,我所见的一次因梅先生不在北京,便由程、尚两位一人一场,轮流出台,分串天霸。朱光祖本由余叔岩串演,自余息影歌坛,便归谭富英“接班”。至于杨小楼的张桂兰,郝寿臣的张妈,芙蓉草(赵桐珊)的褚彪,朱桂芳的费德功,则历年皆无变动。我所见的一场尚有小翠花的贺人杰,马连良的金大力等。这出戏的主角是褚彪,其次则为费德功和黄天霸。在我看来,以芙蓉草的褚彪最为精彩,一出戏全给他一个人唱了。朱桂芳的费德功也极可观。他们在台上完全按武老生和武二花的路子演,丝毫不露旦角习气。朱以武旦而反串花脸,嗓子不行,当然情有可原;而芙蓉草则一招一式,皆有来历,几乎无懈可击。原来他早年学过老生,曾拜陈彦衡为义父,故演此戏毫无反串痕迹。至于杨、郝二老,纯属逢场作戏,博观众笑粲而已。比如杨、梅同台,杨在报名时便不念“张桂兰”而自称“福芝芳”,显然是同梅先生开玩笑。郝则更以插科打诨为能事,单凭他的扮相就足以使观众忍俊不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