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08

第208章 208 与童芷苓谈“让台”

早些时候,有位同志在《今晚报》副刊说我和童芷苓是艺友,愧不敢当。我虽是芷苓40多年前在天津演出时的观众,且与她大哥遐苓相识,但在台下第一次同芷苓见面,却是今年6月的事。当时她来京开会,我们巧遇于荀宅。经荀夫人张伟君和荀令莱的介绍,我们很快地就谈了起来。

芷苓很谦虚,说她已读到我在《今晚报》上评论她《宇宙锋》和《杀惜》的文章,还希望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她还谈到不久前在香港演出《游龙戏凤》、《活捉三郎》和《探母》三出戏的情况。我向她提出:《宇宙锋》“金殿”一场上身不宜晃动,尤其头部不宜左右摇摆。她说:“您这个意见和王玉敏同志提的一样。玉敏同志就劝我演萧太后不要让头部左右摇摆。只要头一动,头上的饰物就乱晃,显得不好看了。”

后来我们把话题转到“让台”上。从报上看到一位权威人士在戏曲演员获奖会上发言,他希望现在的中年演员早点“让台”,让青年演员有更多的演出机会。我们对此都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现在有水平的老演员的演出机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杨小楼、程继先、王又宸都是演到病莫能兴才离开舞台,但不久也就病逝了。芷苓说:“我们刚踏上舞台时,四大名旦正在盛年,跟我们争着演出。由于我们既有实践又有观摩的机会,才培养出我们这一代人来,像言慧珠、李玉茹、吴素秋、赵燕侠和我本人,都是如此。”

我们的结论是:振兴京、昆,靠“让台”不是办法,更好的方式是老、中、青一代带着一代不断实践,提高“新秀”的素质。没有高水平的演员和高质量的演出,是不会拥有大量观众的。因此“振兴”也就容易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