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一件我平生从未做过的事,即介绍昆曲“传”字辈老艺术家周传瑛先生的儿媳朱雅同志拜童芷苓和荀令莱这两位荀门嫡派传人为师。去年11月,朱雅在北京向令莱行了拜师礼,以后再向芷苓补行仪式。事过之后,朋友问我:“照你看,学荀派应从学什么戏入手?怎样才能真正掌握荀派艺术的神髓?”于是写此小文,兼作为给朱雅同志的公开信。
从前人们学艺,除学某一流派创始人的个人本戏外,仅传统戏至少也要学会五七十出才算打好基础。现在这样要求青年朋友,似乎有点“迂阔而远于事情”,于是根据我听了荀慧生先生近二十年戏的经验(从1932年算起),以掌握荀派艺术的基本特点(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为起码要求,把剧目压缩到十五出作为必修课(不能再少了,而且要学标准荀派,尽量不蹈袭其他人的风格和戏路)。这样,再演荀派任何个人独有戏,虽不说应付裕如,也不至于捉襟见肘了。
这十五出戏是:《汾河湾》、《御碑亭》(也可以改为《刺汤》)、《玉堂春》(只算《起解》、《会审》)、《醉酒》、《奇双会》(不包括全本《贩马记》),以上为青衣戏;《虹霓关》、《穆柯寨·穆天王》、全本《英杰烈》、《樊江关》、《小放牛》,以上属功夫戏,即包括刀马、靠把、特技等;《得意缘》、全本《十三妹》、旧本《金玉奴》、《辛安驿》、《翠屏山》(以上是京白戏)。
希望朱雅同志能尽快完成这些必修课程。其他荀派演员也不妨用此标准来衡量一下自己。
198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