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19

第219章 219 关于《金钱豹》

半个世纪前,《金钱豹》是一出极普通、也极受观众欢迎的火炽武戏。俞润仙的三个传人,杨小楼、尚和玉、俞振庭,都以此戏擅胜场。时至今日,中央电视台只存有张四全演的一出改编得面目全非的《金钱豹》录像。至于此戏比较规范的演法,几乎已经失传了。

这出戏的本事不见于《西游记》小说,而且当时在舞台上的演出本也并非“全豹”,只是头、二本。第三本是猪八戒的戏,即《盗魂铃》。王又宸昔年以谭派传人的身份最爱演此戏,且录有唱片。第四本才以金钱豹被降伏为结束,但舞台久已绝迹。通常演的头、二本,是以孙悟空战败逃走终场的。可见此戏主角豹精具有非凡的法术和武艺,虽为反面人物,必须演得与众不同,一如《艳阳楼》的高登。杨、尚两位大师和俞振庭三人演此戏风格各异。我未见过俞振庭,只知他的特点是勇悍迅猛,飞叉出手,扮悟空者接叉稍一迟缓,轻则闪失,重则受伤。尚和玉以工力胜,一招一式皆重如泰山,与扮孙悟空者之矫捷灵巧恰成鲜明对照。天津名票朱作舟颇得其传。而杨小楼则以气魄胜,非但器宇轩昂,武技超群,而且身段、亮相以及念白无不精彩绝伦。如第一场念定场诗,后二句“洞中小妖千百对,烈烈轰轰占山岗”,浏亮处铿锵有力,沉着处浑厚坚实,其“占山岗”三字向下低念,收以鼻音,不由观众不报以彩声。念至“驾风前往”,从高台跃下,搬朝天镫在台中央转圈儿,尽管晚年点到而止,但仍见出其功底之扎实。次场回山,路见美女,邪念顿生,所念“拜罢圣母转回归,一见佳人魂魄飞”二句,末三字声如裂帛,足使人魂悸魄动。下山招亲时要变成英俊武夫,临变以前高叫“闪开了”,直似晴空霹雳。这时豹精站在上场门台口向内翻虎跳下场,头上的雉尾,脑后的蓬头,身上的开氅,竟丝毫不乱,呈一整体的美的造型,确乎称得起无懈可击。接下来在洞房窜出帐子时,一声由低而高的“哇呀呀”,与《别姬》异曲同工。但开打后力求稳健,飞叉时也极注意尺寸,虽快而并不险,让人看了紧张过瘾却不必为之担心。为杨老配悟空者,早年由迟月亭扮演,后来骆连翔也演过。1937年春在北京长安戏院,我所见乃杨老平生最后一场《金钱豹》,悟空由郭庆永扮。据说杨老在后台对郭频频叮嘱,让他放心,飞叉时决不会让他接不住。故王金璐兄每言杨老板的飞叉,真显得太“善”了。我则以为,只要豹精扔叉的尺寸有准谱,悟空接叉能算准“时间差”,是不易有闪失的。然后豹精摆阵擒悟空,悟空在险境中一个抢背从豹精身边溜走,豹精以旗开得胜的精神状态奏凯回山。这才是传统《金钱豹》的规范演法。

值得注意的是,杨、尚二老及其传人,如孙毓堃(据说在杨老逝世后,孙请丁永利先生重新给“说”了《铁笼山》、《金钱豹》等戏,在孙搭张君秋谦和社时这些戏都上演过)、朱作舟以及傅德威、王金璐等(金璐此戏我未见过),均不卖弄耍叉滚叉,甚至内外行均讥诮凡演此戏而浑身滚叉者为“狗熊卖艺”。只有梁慧超辈才以此种技艺为号召,彼时有识之士对此往往嗤之以鼻。倘今日果有人演此戏而不滚叉,恐怕反要招来倒彩。运会迁移,风气丕变,每况愈下,能不慨然!

198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