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26

第226章 226 我看刘阿斗

刘备教育他儿子阿斗的两句名言传诵至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则以为,阿斗纵非弱智,但智商太低,恐怕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未必分得清。所以陈寿评他的话是十分恰当的:“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其实陈寿的评语还是很含蓄的,所谓“素丝无常”,正是智商太低、庸懦无能的表现。

《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一段记载:“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当然诸葛亮是封建时代的标准贤臣,做不出曹丕、司马昭那样的事,所以刘阿斗踏踏实实住在成都做现成皇帝。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有生之年无论内政外交以及出兵打仗,阿斗从来没有做过干涉掣肘的事,这才使诸葛亮可以放开手脚办自己要办的力图恢复的工作。说良心话,这或者倒是阿斗智商太低、无力过问的好处。相反,如果阿斗有相当的智商,也想干预一下朝政,恐怕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也未必都办得到了。可惜的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太缺乏人才,如蒋琬、费祎、姜维之流都不是有大魄力成大气候的人。于是刘阿斗终于宠信宦官黄皓,听从投降派谯周的主张,向邓艾递降表了。

至于“乐不思蜀”的故事,见于《三国志》裴注引《汉晋春秋》。刘禅降晋,司马昭设宴,却让蜀汉的乐工歌妓演节目助兴,“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司马昭便对贾充说,这人也太无心肝了,我看诸葛亮若在,也未必能“辅之以久全,而况姜维耶”?贾充说:“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司马昭问阿斗:“颇思蜀否?”阿斗答:“此间乐,不思蜀。”随阿斗投降的正实在看不下去,就教他说,如果再问你,“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不久,司马昭果然又问他,阿斗就把正教他的话说了一遍。司马昭一听便说,这话怎么像是正的口吻呢?阿斗“惊视曰:‘诚如尊命!’”可见这位仁兄真是“教的曲子唱不会”,智商低到连撒谎都露了馅。不过话说回来,正由于阿斗如此愚昧无知,才得善终。而曹氏的后人如曹芳、曹髦、曹奂等,都是有头脑的人,却一个个被司马氏收拾了,无不落得惨死的下场。甚至连后来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只缘会写两句词,借此发发牢骚,也是不得好死。比起刘阿斗来,可谓大不幸了。

我曾说笑话,诸葛亮一篇《出师表》,刘阿斗什么也没有采纳,只做到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一句话。然而这也就算不易了。

最后想补充一点。阿斗名刘禅,字公嗣。古人名与字意多关联,“禅”为禅让意,与“嗣”字之意相关,故应读shàn。后来佛教禅宗传入中国,“禅”字始有“蝉”音。汉魏时既无此宗教之名,故亦无此音。因此阿斗之名只能读如“擅”音。

199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