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43

第243章 243 别字与讹音

一天工作结束,要靠读报或看电视节目来消除疲劳。但报纸上经常出现错别字,电视播音中又不时听到讹音,这就破坏了八小时以外的吸取精神食粮的享受,深感美中不足。我曾写过小文章进行呼吁,希望不出现别字,不听到讹音。可是个人的呼声总是微弱的,别字讹音仍层出不穷。本着知无不言的精神,这里再作一次呼吁。

先说别字吧。已故章廷谦教授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朋友,在北大执教多年。有一次报纸上竟把章先生的名字误植为“遇谦”。而我国五四以来著名的教育家、散文作家、出版界、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夏(miǎn)尊先生,不但被几家报纸都印成夏丐(gài)尊,连夙有经验的电视播音员也读作“夏gài尊”。我想,上述二例不仅是识字与否的问题,而是对现代、当代一般文化知识的修养有所欠缺,或者太不注意了。如果这些同志对现代文学史经常留心或不时涉猎,是不会不知道这两位先生的姓名的。

报刊出现别字不仅影响文义,甚至会影响读者的情绪。比如把“妍”字误排作“姘”,由于字义不佳,连带着把美好的内容也给糟蹋了。有的报纸还把“老妇”误为“老娼”,把“小儿”误为“小兄”(“小儿”是对人谦呼自己的儿子,“小兄”是对比自己年轻的人谦呼自己),简直令人哭笑不得。

再说讹音。在电视中,听到读“停滞不前”为“停‘带’不前”者有之;读“频仍”为“频‘乃’”者有之;读“行列”为“‘形’列”者有之;读“为非作歹”为“为非作‘夕’”者有之。“滞”、“仍”、“歹”实在不算冷僻字;“行”字有两读,连中学生也能分得清。难道这些同志在发言或播讲以前,连稍稍集中一下注意力或临时翻一翻字典的时间都没有么?至于读“扳”(音搬)为“板”,读“佼佼”(音绞绞)为“交交”,报端虽已指出,但播讲人仍照读不改。大约这些同志也实在太忙,顾不上看报,所以说了也等于不说。

我始终认为,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应该抓一抓这方面的问题。如果领导认真对待,有奖有惩,当事人自然会加强注意。相反,恕我直言,如果具体“把关”的领导同志对此也不甚了了或根本不予重视,甚至自己也写别字读讹音,那又怎么能怪做具体工作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