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245

第245章 245 汉字必执“繁”始能驭“简”

最近不少报纸几都刊载一则近于笑谈的报道,即把简化汉字对应地转为繁体字而出现了“末代皇後”、“两宫皇太後”这样的不通的词句。其实这种现象早已出现过,只是人们不大注意罢了。比如“复”字,既是从“彳”的“□”、又是从“衣”的“□”的简化字,而今天市上便出现了“印机”、“写纸”的字样,其实都是错的,都应写成从“衣”的“□”才正确。

又如一个“发”字,既是头发的“□”、又是发展的“□”的简化字,有个货店名叫“长发”,我一直搞不清这个店名是表示头发长呢,还是长久发达之意。前几年有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曾引起轩然大波。文章说图书馆员根据借书单上写的简化字书名去书库找“后汉书”,竟连一本也没有找到,原来,即使中华书局的最新排印本“二十四史”,也用的是繁体字“後”,三字无一相同。我想这不能怪馆员,只能怪当初“文改会”制订简化汉字时考虑得太欠周到,没想到30年后会出现一大批有文化的“文盲”。

还有一些简化字根本不规范。比如“萧”与“肖”、“兰”与“蓝”,从未明文规定可以通用。据我所知,萧乾先生最不高兴人们把他的姓写成“肖”字。幸好“乾”字当时未废,否则要写成“肖干”,我想谁也不会一看便知这就是萧乾先生的大名。也难怪萧乾先生不高兴。

几年前我在《中国科技报》上撰文,呼吁人们应该认识繁体字,看来这已刻不容缓。只有执“繁”,才能驭“简”。不识繁体字,尽管电脑再发达,它也只能机械地繁简对应。因为电脑毕竟不是人脑,它不能辨识文义。我们已经出现过“武”、“皇太後”这样的近似笑谈的事(实际上这带有很大的悲剧性),如果我们再不抓紧补一补认识繁体字的课,说不定还会闹出比这更不成话的笑谈来。掌握文权的同志其鉴诸!

198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