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一分钟亲子沟通
15042900000004

第4章 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亲子沟通更有质量

决定着我们每个人一生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时期就是我们的孩童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是我们每个人习惯、个性、兴趣等形成的时期,而这些因素恰恰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心理学者将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成为五个阶段,就是从每个孩子的0~18岁:

技巧一:乳儿期——父母不要扼制孩子的天性

首先是乳儿期,也就是从出生到1周岁半,这个时期是孩子出生后,父母为孩子准备一切的时候,他们为孩子布置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摇篮、玩具、床、家。孩子不仅需要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环境,而且此时的孩子其实已经是有自己的思维意识的人,他更需要父母思想上的重视和关怀。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很多行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比如:很多家长会发现此时的孩子像似个“破坏大王”,尤其是他手里的玩具或其他东西,他还咿咿呀呀的时候,还不懂得玩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就会经常有意无意地破坏周围可以拿到的东西,此时孩子更多的兴趣不是手里的东西,而是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有时候对一个破瓶盖子也会反复地玩弄半天。

孩子淘淘喜欢把爸爸的一个收音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自己乐在其中。在大人眼里看来,这些行为好像非常幼稚,而且浪费时间,可是在淘淘的心里却当做是一件非常认真的事情来对待。

这反映出孩子已经向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和大人们一样,期望自己能主导自己的生活,并随着对这个世界的兴趣探索而展开。如果父母直接替孩子做主,就会剥夺了孩子最初的自主性和对事物浓厚兴趣的天性。就好比一个大人明明吃饱了不想吃饭,却被别人粗鲁地塞到嘴里饭一样令人反感。只有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不抑制他们爱思考和好奇的天性,而这些天性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必要素质。

技巧二:婴儿期——帮孩子养成生活的好习惯

当孩子进入婴儿期时,是从1岁至3岁,这个时期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学会了走路,手部的动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可以自己吃饭、玩耍。此时他们多以模仿和学习为主,甚至会去模仿父母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此时孩子除了新鲜感就是好奇心,父母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帮助孩子辨好坏,要耐心矫正孩子模仿坏的习惯或小毛病,从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这个时期的孩子,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往往会看到孩子叛逆的一面。孩子有时候会变得不是很听话,其实这也是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正常表现。孩子这时候的表现会非常敏感和爱发脾气。孩子的敏感主要是表现在对周围环境改变的不安全感,当他的东西被放错地方,当他的床发生了改变,当他被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甚至当保姆的替换等等,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从心理学而言,人的内心深处是遵循秩序的,这种秩序感是从婴儿期就已经表现出来。当周围环境不是之前的情形,孩子就会变的非常敏感,甚至哇哇大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更容易哭的原因之一。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个正常的心理反应,而认为孩子就是任性不听话的话,而因这些缺点惩罚孩子,其实是大可不必的。这些所谓的缺点,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然而然地消失,父母没必要过于担心。

另外,孩子爱发脾气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这个时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闹情绪,表现出孩子对妨碍他(她)的事物的反感,当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也就会恢复正常。此时父母可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制定一个原则,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能遵守原则,让孩子懂得事情都是有它的约束,不是随心所欲地过度满足,养成孩子自律的感性认识。

技巧三:乳儿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紧接着,孩子进入幼儿期的时候,也就是孩子3岁至6、7岁,这个时期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孩子一般已经开始为上学做准备。这个时期孩子已经有几个显著的表现,首先是语言的突飞猛进。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不是我们认为的慢慢的一字一句的学习,而是会有突然的“爆发现象”。通常孩子会在2岁的时候开始从之前的无意识的咿咿呀呀变成了有意识的会表达比较复杂的句子。进入到5、6岁的时候,孩子开始学习新的字和句子,能够逐渐更完善自己所表达的句子。当孩子到了7岁的时候,语言的表达已经非常准确而全面了。此外,这个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初始阶段。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性格,也没有好坏的意识,也不受外界道德观念的影响,到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判断力和创造力。很多孩子的性格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好的个性是通过父母为孩子营造一种积极的创造潜能的环境或生活方式来促进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同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是促使性格发展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性格会各不相同,千差万别。

技巧四:儿童期——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

进入儿童期的孩子,是在6、7岁到11、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是在上小学。孩子们的性格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同时孩子已经开始有了善恶好坏的观念,他们是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也能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做出好坏的评价和判断。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但能够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孩子已经明显地有了自己的道德感,而且这种道德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

技巧五:少年期——注重对孩子的心理教育

再进入少年期后,孩子是在12岁到18岁的阶段。孩子对于外界的事物已经有了正确的判断,而且有了荣辱感,并且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人生价值观。很多孩子如果在这个时候犯了错误,就是荣辱感颠倒,甚至在自己个性形成的阶段中,酝酿了不良个性,导致了人生观的偏差,从而走上了犯罪之路。

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或好习惯都是在整个成长期形成的,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对孩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就会给孩子适得其反的作用。教育上犯的错误就像喝错药是一样无法挽救的。所以,父母应真正地去了解你的孩子,把他们和你一样看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成为孩子共同成长的知己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