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与驭心术
15044100000006

第6章 承诺一致原理:促成和利用人们的“承诺一致”心理

顾明是市场部经理,在他们部门有这样一名业务员,他在营销过程中,总会粗心大意以致出现各种低级失误。他在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时,竟然会忘记带公司的样本,从而失去很好的客户源。结果这导致他的营销业绩在同部门中,一直是最后两名。为了帮助这名业务员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顾明想尽了办法,但每次都是开始的时候挺好,可时间久了依然如故。

一次,顾明发现,这名业务员在包给他的整月报表中,把部分数据弄错了。其实事情并没有多严重,但顾明为了让这名业务员真正长记性,吸取这次教训,便严重地批评了他,并对他说如果他下次再犯这种低级错误,就会立刻被解雇。这名业务员立刻答应了,并承诺在公司里永远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结果正是这次承诺,让这名业务员改掉了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后来,在一次交流会上,那名业务员说:“正是当初顾明迫使我做出再出错就辞职的承诺,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总能提醒自己,进而改掉粗心大意的缺点。”

从这个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顾明在掌控业务员以及驾驭他人上,不愧为聪明者,而他的聪明之处正是源于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普遍心理:承诺一致心理,即人们在向对方做出了承诺后,常常会出于对道德、信仰、诚信、言辞、行为上的一致性,进而做出信守承诺的行为来。

那么,为什么一旦人们做出承诺后,便会更加积极地去做某事情呢?这是因为,自己向他人做出了承诺后,如果不履行此承诺,可能就会被周围的人说成不道德,不守诚信。事实上,没有人愿意背上这样的名声。在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履行自己的承诺。也就是说,人们生活在社会中,言行举止常会受到他人看法的影响。为了确保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常会习惯性地追逐“言行一致”的行为,进而在做出承诺后义无反顾的施行。

为了进一步验证承诺一致原理的普遍性,以及它在驾驭他人、掌控他人上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曾做过一个关于阻止偷窃行为的实验:

他把浴巾和随身携带的收录机放在人流最多的海滩上。几分钟之后,他留下了浴巾和收录机,向海滩走去。相关人员假扮成一个小偷,悄悄地走过去,拿起了收录机并快步离开。重复地做了20次,但最终只有4个人见义勇为。

后来,他将这个程序改动了一下,在他离开的时候,会简单地和周围人说一声,请求对方帮忙照看一下,哪怕对方只是“点头”的承诺。当相关人员再去拿东西的时候,对方也会挺身而出。在进行的20次实验中,有19个见义勇为者。这个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承诺一致原理对人们行为举动的影响。

尽管人们易于受承诺一致原理的影响,但如何才能让对方做出利于自己的承诺并能让其在承诺后更积极地履行呢?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更需要人们掌握相关的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要想方设法地让他人做出“最后承诺”

最后的承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最后的承诺中带着某种别无选择、没有后路可走的无奈性,而当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没有选择了,这只能是他最后选择的地方或者最后一次机会的时候,他们则往往会表现得更加用心,进而认真履行当初对你的承诺。

所以,掌控他人、驾驭他人的时候,不妨先设法让对方对你做出最后的承诺,然后让其自己慢慢地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他就会像无形的指南针一样,按照最初承诺的方向前行。哪怕你所指的方向与他原本所要前行的方向相反,他也会因此而继续前行。例如,你可以引导你想驾驭的人,对他说:“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最后告诉你一次,我叮嘱最后一遍……”一旦对方答应你,遵从你的这个承诺后,他多半会更积极地付诸实施。

利用公众的眼睛迫使对方言行一致

在奥运会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举办国会派出有代表性的一名裁判员以及一名运动员,在开幕式前向全世界人先后做出简短的宣誓。为什么要宣誓?这是因为它是在公众有目共睹的情况下做出的承诺,更利于日后履行承诺一致的行为。

而驾驭人同样需要这样的策略,也就是说,当你试图让一个人做出承诺的时候,最好再找一个第三者或者其他人,当着这些人的面,让其对你做出承诺,这样更利于对方在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履行自己的诺言。因为他的承诺会受到周围人的监督,当他有违诺言的时候,就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能防止他的出尔反尔。

·驭心术法则·

一旦自己向他人做出了承诺后,如果不履行此承诺,可能就会被周围的人说成不道德,不守诚信,没有人愿意背上这样的名声。也就是说,人们生活在社会中,言行举止常会受到他人看法的影响。为了确保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常会习惯性地追逐“言行一致”的行为,进而在做出承诺后义无反顾地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