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与驭心术
15044100000009

第9章 反弹琵琶效应:对逆反心强的人不妨用反弹琵琶之术

林老先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商,而他总喜欢和别人唱反调的倔强脾气,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最近,他的汽车将要报废了,汽车推销员们都瞄准了这块肥肉,都跃跃欲试地想要争取到他这个大客户。

于是,汽车推销员们纷纷向他推销汽车。有的说:“我们的产品是世界上最棒的。”有的说:“您的车子太旧了,该换一个新的了。”还有的说:“依您的身价,不用我们的产品,太不应该了。”尽管他非常想换车,但一听推销员们这么说,便感到很不耐烦。

一天,一位青年人也前来推销汽车。结果还没等青年人进门,林老先生的逆反心理便又开始了。他想,你一定也和那些家伙一样,向我推销汽车,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甚至还有种,我就看看你怎么出丑的心态。可这名推销员并没像以前那些推销员那样,直接建议林老先生购买自己的产品,也没有直接说他的车子不能用了,而只是诚恳地说:“先生,您这部车虽然旧点,但最起码可以用半年。如果现在换车的话,有些可惜,你过几个月再换吧!这是我的电话,等您需要换车的时候再联系我。”结果,一个星期后,林老先生就从他这里购买了一台新车。

为什么那么多人向林老先生推销汽车都没有成功,而最后那位青年人却成功了呢?从整个推销情境中,我们不难发现,最后一名推销员的成功之处,就是他懂得抓住林老先生唱反调以及逆反心理的弱点,进而用了一招反弹琵琶之术,进而有效地掌控、驾驭了林老先生。

那么,为什么对于像林老先生这类型的人,要用点反弹琵琶之术呢?这是因为,林老先生这类人本身的逆反心理很强,而逆反心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愿意与人合作,更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例如,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观点的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他人意见的不采纳、不接受;对一些事情无端怀疑,甚至采取根本否定的态度……此外,大多有逆反心理的人并不是固执地就想和别人家唱反调,而多数时候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青少年中经常有那么一撮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父母、老师“顶牛”、“对着干”。实际上,他们之所以出现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的行为,多数时候是觉得老师或者父母没有足够地尊重他们,例如逼迫他们学习,强迫他们做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而对付这类叛逆心强的人最好的办法,无疑是采取反弹琵琶之术。所谓反弹琵琶之术,实际上表示的是这样一种心理结果: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即可以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用以更好地掌控他人、驾驭他人。而对于这一方法运用得较好的则当属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为了有效地推销他的书籍,他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事实上,他这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反弹琵琶之术。

而生活中,要想很好地运用这种反弹琵琶之术,就要先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反弹琵琶之术。

逆反心往往和好奇心连接着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自己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我们越想知道。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现象,事实就是好奇心在作怪。而好奇心越重的人,在这一点上表现得越明显。所以,在用反弹琵琶之术的时候,不妨对那些好奇心强的人多用点。例如,当你想让一个好奇心强的人明白你的意思,那么你不妨在讲述观点的时候,故意遮遮掩掩,吊吊他的胃口,以更好地刺激其逆反心理。这样对方在好奇心以及逆反心理的操纵下,自己就会不停地琢磨你的意思,而这事实上正是你想要的。

对立情绪是逆反心的镜子

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类型的人,就是什么事情都喜欢和别人对着来、对着干。例如,有的时候,周围人说:“这本书真好。”他多半会说:“好什么呀!”周围人说:“这个主意不错。”他多半会说:“我看不怎么样!”……实际上,这类人就是典型的对立情绪者,也就是说他的心理总有那么一种逆反的习惯,别人说什么自己都不认可、不喜欢,有时甚至反着来。

对于这类人,如果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可能都会无动于衷,更不会听从你的意见、观点,按照你的思维做事情,甚至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但如果你直接反着来,逆向思维去讲,去传达,去说服,结果可能就会事半功倍了。

·驭心术法则·

人们要想很好地运用这种反弹琵琶之术,就要先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反弹琵琶之术。而多数时候,大多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立情绪。所以,对于存在这两种性格倾向的人,不妨多用点反弹琵琶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