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择吉文化
15047400000109

第109章 送子护子之神

旧时民间,人们求子之心最为急切,因此,很多人对送子、护子之神更显得虔诚谨慎。在中国人的传说中,不管是送子观音、泰山娘娘还是张仙神,都是人们求子心切愿望的体现。

旧时,人们最关心的是传宗接代和孩子健康成长,于是,产生了各种祈子、护子方式。最普通的方式是到送子观音、泰山娘娘、张仙等送子护子之神面前去敬拜叩求。

观音菩萨送子

观音菩萨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送子神。送子观音庙在许多地方都有,“望子者咸往求祷”,一般是求祷后,拿一只绣鞋回家,俗信可立即生子。甚至一些汉民家中奉有观音像,以随时拜求。

观音菩萨为佛国诸菩萨之首席,在妇女信徒的心目中,其声望甚至超过了佛祖。《法华经》说:“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据说观世音事无巨细,只要求她,她无不过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送子。所以,观世音又被称为送子观音。

人们通常把观世音塑造成一伴美丽、端庄、大慈大悲的女神形象,有的怀抱一小孩,有的手持宝瓶和杨枝,意在履行其“送子”和“向人间抛洒甘露”的职责。婚后无子女的妇女要专门去拜观音,以求早得贵子。

碧霞元君送子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在华北最受崇拜。“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旧时,娘娘庙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庙宇之一。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民间有几种传说。

一说她的前身是玉女。据传汉朝时,宫中一座殿内有金童玉女石像,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几百年后,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以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一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这种说法最为流行。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经。泰卦》中表述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

张仙护子

过去不少地方有张仙祠、张仙庙,供祀张仙爷。他是专门保护人间幼童的。据说张仙的前身,是花蕊夫人的爱夫——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宋太祖乾德三年,孟昶兵败降宋,且七天后死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被送到了汴京皇宫。花蕊夫人不忘故主,时时怀念前夫,就画了一张孟昶挟弓射猎的画像,奉祀在宫中。为避嫌,就对见到这画像的人讹说:“这是送子之神,拜祀他会令人得子。”一天,赵匡胤见到此画,问起来,花蕊夫人顺口把上面的说法告诉了他。再问她这位神仙的姓名时,她随口捏造说:“叫张仙,我蜀中人皆奉祀他。”她的随口一编却不胫而走,很快传到民间。妇女求子心切,纷纷挂起张仙——其实是孟昶的像来。

张仙的形象一般是:穿着一身华丽衣服,面中敷粉,唇若涂朱,五绺长髯漂洒胸前。他左手张弓,右手持弹,作仰面直射状。右上角还画有一只天狗。此像常贴于烟囱旁,民间传说,天狗会顺烟囱钻进屋内,吓唬孩子,传染天花。张仙爷守住了烟筒口,天狗就不敢进屋了。所以画像两旁常贴一副对联:“打出天狗去,保护膝下儿。”横批是“子孙绳绳”。

民间附会说,张仙所挟之“弹”,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故而张仙有护子而兼送子之功。

延伸阅读

观音送子的传说

从前,有个道士,炼就一粒不死丹,须用一百颗小儿心做药引。他盗来一百个男孩,关在暗房里,准备剖膛取心做药引。

这天夜里,正巧观音菩萨路过此地,忽听众多小儿的哭喊声,急忙舒展慧眼一看,只见一个道士正磨刀霍霍,百来个小儿哭成一团,而桌上放着一粒丹丸。观音心里明白了,悄悄弹走不死丹,将道士引出暗室后,趁机救走了小孩。

可是,观音不知道小儿们家住哪里,父母是谁,要怎么把孩子送回去呢?她想起之前听说的现任州官是个贪官,过四十,尚无子女。正想治治他,便悄悄地将一百个小儿安放在州府衙门。夫妻俩发现后又惊又喜,商议着留下两三个,剩下的叫百姓们认领,十两银子一个。这样又有了儿子,又有了银子,于是州官命人连夜张贴布告。可第二天清晨,不仅布告改了,孩子也被一个青年女子领着许多男女全部认领走了。衙役带话回来说:若要抓她,可上南海普陀。州官夫妇一听,大吃一惊,知道是菩萨所为,惊吓而死。

就这样,观音送子的故事渐渐在民间传开。传来传去,把意思传倒了,于是,没有儿子的夫妇也双双去“求子”,求送子观音给他们送个白白胖胖的独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