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首富隆起
1504800000030

第30章 学会衣冠楚楚 (2)

对这些有趣的现象,专家自有一套理论。一位参与女性企业家调查的专家曾分析道:在经营和管理风格上,女企业家有往往能把做母亲和持家的技能用于职业角色上,表现出高超的人际交往才能,适度的灵活性与包容性。她们较富于同情心,容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她们口头表达及肢体语言的技巧高明,善于倾听对方的表述从而判断是非;她们期待合作,善于协商,既重理性又重直觉;她们对待员工的态度并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设法控制或显示权威,而是努力从教育、指导、说服、影响等方面去达到管理的目的;她们看问题比较善于分析背景,容易捕捉到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她们善于求教、不耻下问,力求信息的帮助,因而较少主观、武断、僵化、一意孤行等作风……

在碰到棘手问题或顽固不化的大男人时,女人更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展现出她们以柔克刚的能力。新大陆公司在早几年前想插足高速公路电子信息建设领域,但想不到阻力出奇地大,因为原来都是外国公司做的,主管单位根本不会让一个毫无经验的中国公司进入。公司董事长王晶为此作了一切努力,但仍然没有成功。对方负责人也觉得对不起她,于是请她吃饭。王晶感到特别委屈,在宴席间含着泪对他抱怨:“哪一个中国的企业做事不是从第一例开始的,按照你这样的想法,那么我们中国的企业永远不用做了……”也许是她的眼泪和真诚打动了对方,让对方又给了新大陆公司一次平等竞争的机会。

当然,更多的难题和大男人是不会相信女人的眼泪的,作为一名女性企业家,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坚定和强硬的立场。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对黄光裕以牙还牙便是一例。

而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有时对公司老板任正非都不买账。有一次,孙亚芳正和几位副总裁正在召开人力资源方面的会议,任正非突然冒了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发了一通议论,说某某不行,这样的干部就不能晋升。任正非话音刚落,孙亚芳就接着说:“老板,某某不是你说得这样子的,你对他不了解,不能用这种眼光来看他。”任正非一时语塞,好像串完门一样转身就往外走,嘴里还喃喃地说:“你们接着讨论吧。”2002年,这个被任正非点名批评的某办事处主任,升任为华为的高级副总裁。

一些管理学者坚信:在柔性管理大行其道的今天,女性似乎天生就具有卓越企业领导人的潜质。亨利?明茨伯格在《关于管理的十个冥想》一书中提到:“组织需要培育,需要照顾和关爱,需要持续稳定的关怀。关爱是一种更女性化的管理方式,虽然我看到很多优秀的男性CEO正在逐步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女性还是有优势。”而管理大师杜拉克更曾明确地指出:“这种时代的转变,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质。”

当然,这种大男人似的自说自话尚不足信,但另外一位女性管理者、西欧产业合同协会的创始人芭芭拉?格罗甘的话则更具诱惑力——“如果你能成功地协调家里6岁和4岁的2个孩子为抢1个玩具而发生的纠纷,那你就有能力参加世界上任何一项合同谈判”。这谁没有两手绝招?受此怂恿的女人们,大可甩开围裙、挥别锅碗瓢盆,一头扎进商海中去遨游。

对待家庭:和谐统一

关于女性在职场的付出与收获,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想获得10万的年薪,就需要舍弃谈情说爱的时间和机会;要想得到50万的年薪,就需要放弃家庭、孩子;要想赚到100万以上,就需要比男人更像男人。

据《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透露:中国女企业家85%要负担子女教育,60%要负担照顾老人。江苏省针对职业女性的调查,更把她们留在家里的时间精确到了分钟:80%的职业女性每天做家务的时间为232.75分钟,比男性多150.85分钟。

事业与家庭,真得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事实上,大多女性企业家是“贪婪”的——

事业丰收、爱情美满、子女健康优秀是张茵追求的3个目标。张茵强调,女人在挑选另外一半的时候,必须看重对方是否和你一样专注事业,否则相互不能理解,日子久了就会累。她庆幸:“我老公就完全能做到这一点。”这位台湾籍医科毕业生精通多国语言,在张茵说服下,投身商界,做了中南控股的CEO,成为张茵最得力的助手。张茵的儿子目前正在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这是最令她感到自豪的事情。

美思内衣公司总经理吴艳芬这样感慨:“想想自己从星期一忙到星期一,从早忙到晚,身心劳累的滋味是难以想象的。但不管怎样,我总坚持一点——拥有丈夫、家庭、事业的女人,才是完美的女人。”

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对女人也有独特的见解:“女人要想美丽,十九八七六五一:十分热情,懂得奋斗的女人最美丽;九分独立,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生活、朋友圈;八分智慧,但不用太聪明过头,要冒着两分傻气;七分灵巧,人总是有不足,要用灵巧、乖巧来补足;六分苗条,外形的美丽也是很重要的;五分幽默,幽默会让别人觉得轻松;再加上一个温馨的家!”

而安利(中国)公司董事长郑李锦芬是一位有3个儿子的母亲,平时不管自己有多忙,每个月她都要专门抽出时间单独跟某个孩子一起吃午餐。话题由孩子决定,2个人进行充分地交流,沟通的质量非常高。这是她经营美满家庭的窍门之一。

俞渝和李国庆两夫妻,是当当网的联合总裁,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2人有“君子约定”:不能在卧室里谈工作,不带情绪回家,每周必须有1天留给孩子,一个人出差另外一个必须留守公司和孩子等等。而自称找不到洗衣机开关的俞渝,更是对丈夫李国庆的包容充满感激:“他对我很多事情都不计较,我觉得这是他给我的。”有一天,俞渝带着孩子学溜旱冰,她突然灵机一动:如果哪天我做一个市场推广活动,让小孩们都戴着头盔,溜着冰去给当当送书,那会是一个什么样有趣的场面哩……把家庭与工作和谐统一,这样的女人已臻化境。

如何才能做一个既成功而又快乐的女人呢?有人抖出“秘方”: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不管做什么都全力以赴——做太太时做一个好太太,做妈妈时就做一个好妈妈,做女强人时就做一个敬业的女强人,但如果有力不能及的时候,要学会说出来,“我不能做”。而不少女人总是很混淆——在做事的时候很感性地拿出女人的种种软弱来;做女人的时候又拿出男人般的派头,凶巴巴的让男人不敢靠近。不要让自己只活在一个角色里,那样会很不快乐,关键要学会如何快速进行角色的切换。这样,你在家时可以温柔得如懒猫,出门时则立马摇身一变成悍虎。

对待自己:坚持“心独”

对一个女性企业家来说,到底是什么东西是第一位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可能是事业;可能是丈夫;可能是孩子……但很少会有女人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郑李锦芬把自己摆在了与其他东西同样重要的位置。她提出,要做到事业、家庭与自我体验“三项全能”;而俞渝笑称自己是一个没有女性魅力的女人,“每天都是拿着任务、拿着指标、拿着销售额来比画,基本上就是一个地主婆”。但她认为,作为女性这个群体来讲,女人应该更感性一些,要更加注重自身魅力的提升。

从照顾家庭,到倾心事业,再到关注自身,这应该是女性企业家们应有的良性循环。1999年,是吴艳芬特别忙累的一段,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人迅速憔悴下去。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对她说:“你必须马上住院,你得了甲亢,已经相当严重了!”那段日子成了吴艳芬生命中最灰暗丧气的时光,每天一个人躺在病床上,面对着雪白的墙壁和床单,她情绪一度低落:“人生在世能吃多少用多少,何必让自己过得如此劳累?”最后是家庭给了她信心和勇气,让她度过了难关。

2002年10月的一次偶然体检,也曾让俞渝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当时的体检结果显示,肾上有疑似肿瘤的一小块东西,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坚强的俞渝突然变得特别脆弱,推掉了很多重要的会议和演讲,她说:“我没有精力来回答各种各样的提问,我想保护自己。”2个月后,复查结果出来了:肿瘤是良性的。俞渝不敢相信,又马不停蹄地跑到美国纽约检查,结果还是一样。这个擦肩而过的危机,给她留下了很多思考:“做企业的人都比较容易忘我,这并不是指大公无私的忘我,而是指旺盛的事业心,但这并不能成为掩盖对自己健康注意的理由。我在体检前就曾感到过身体不舒服,疼痛,体重下降,当时也不是忙得没时间去做检查,只是天天想着当当的事,把健康抛在了一边。”而俞渝现在完全改变了态度,开始分外关注自己的健康。

比身体更需要健康的是心灵。北京依莲轩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刘博极力推崇印度贤哲克里希那?穆提所提倡的“心独”:“人作为一个生存的个体,是崇尚自由的,独处才能更接近生命的本质、更吻合人性。人们总想通过牺牲、崇拜、人际关系、性生活以及种种快感和痛苦的途径,去寻找那不可思议的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你内心的很多东西,是永远无法和别人交流的,你也许可以漫步整个世界,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

而有亚洲第一富婆之称的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年届花甲,却打扮入时,喜欢将头发染成蓝色,并配衬年轻女孩常穿的牛仔布“迷你裙”,还经常扎着红色发辫出入社交场所,并且非常愿意别人用“小甜甜”称呼她。龚如心很爱笑,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交谈中每每以微笑作为一句话结束时的表情。

做一个成功的女性企业家,张茵觉得关键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她说,我不会说做了个首富,就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而是继续保持她朴实的本质——张茵的家在东莞玖龙纸业公司宿舍楼上,大约300多方平米的房子里找不到一丝奢华气息;而张茵的专车是一辆丰田商务车;而张茵手上的那颗3克拉的钻石,是她少有的奢侈品,这还是她丈夫多年前送的生日礼物。

对很多女性企业家来说,在创造财富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自信的缺乏。造成这种障碍的主要因素是:首先,传统文化造成的陈腐习惯思维,比如女性魅力与职业能力一直处在尴尬的两难境地:如果她很有成就而且很漂亮,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她的成功来自她的外表而非能力;如果她很有成就但是不漂亮,得到的评价往往是“不像个女人”。这种魅力与能力评价冲突,往往造成女性有口难辩,最终在沉默中压抑了自信。其次,群体优势尚未形成,根据调查女性企业家集中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群体的自信仍亟待于实践的积累。再次,缺乏现代管理经验,市场信息和专业知识技能这些中国企业界普遍的先天不足因素,于女性企业家队伍来说亦不能幸免,更注重成本控制、追求完美的天性,也使她们在展示自信方面有所折扣。

因而,突破自信的心理“瓶颈”,将是女性企业家迈向新殿堂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