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首富隆起
1504800000036

第36章 商界上演“门徒争大” (2)

再者,对门徒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地化解。在当时的联想,已经形成了杨氏和郭氏两种不同的作风、文化和管理团队,两派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化解这种竞争引发的矛盾,不让它演化为企业的内耗?柳传志对杨元庆选择了表面的严厉,以打压他可能滋生的傲慢情绪;而对郭为更多地采取了安抚的姿态,多次找郭为谈心,并在确立接班人之间未雨绸缪式地进行了一些工作,避免郭为因为太突然而产生强烈的对抗心理。柳传志甚至不惜把联想拆分了,又不愿意郭为选择负气出走,最终成为联想最强劲的对手。在这点上,花旗银行的韦尔似乎比柳传志稍逊一筹。

另外,要选择正确的接班人。在这一点上,柳传志和韦尔都是有私心的,他们并没有选择能力最强的人,还是选择了最忠诚和易于控制的人。柳传志绝对容忍不下风头远胜于自己的孙宏斌,韦尔也绝对容忍不了比自己更无情的戴蒙。1994年,柳传志曾写给杨元庆一封信,在信中柳传志透露了自己真实的担忧:“我喜欢有能力的年轻人。私营公司的老板喜欢有能力的人才,主要是为了一个原因——能给他赚钱,有这一条就够了。而国营公司的老板除了这一条以外,当然希望在感情上要有配合。谁也不愿找个接班人,能把事做大,但和前任关系不好。

开句玩笑,找对象如果对方光漂亮(相当于能力强)但不爱我,那又有什么用?那么我心目中的年轻领导核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一要有德。这个德包括了几部分内容:首先是要忠诚于联想的事业,也就是说个人利益完全服从于联想的利益。公开地讲,主要就是这一条。不公开地讲,还有一条就是能实心实意地对待前任的开拓者们——我认为这也应该属于“德”的内容之一。在纯粹的商品社会,企业的创业者们把事业做大以后,交下班去应该得到一份从物质到精神的回报;而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机制的不同则不一定能保证这一点。这就使得老一辈的人把权力抓得牢牢的,宁可耽误了事情也不愿意交班……”

对于纷争的门徒,耶稣甚至连即将出卖自己的犹大也舍不得放弃。这一点自然是柳传志和韦尔等人无法比拟的。

作为高压群体的企业家,他们的心脏外围一定有坚甲厚盾防守,以时刻防备忧郁、紧张、狂喜、愤怒等各种过激情绪如暗箭般侵袭。而其中,恐惧应该是最常光临、却又最难以躲闪的那支暗箭……

企业家“暗战”恐惧症

企业家恐怕是社会当中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

有人猜测:企业家需要成天提心吊胆,他们的心脏外围一定有坚甲厚盾防守,以时刻防备忧郁、紧张、狂喜、愤怒等各种过激情绪如暗箭般侵袭。

而其中,恐惧应该是最常光临、却又最难以躲闪的那支暗箭。这种心里深处的恐惧感,企业家们无法向外吐露,却如影随形频频来犯,他们只能鼓起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进行一番“暗战”。

潘石屹:死亡随时潜伏在身边

一个人最深沉的恐惧感,莫过于小时候所遭遇的那些恐怖印记,它们如恶犬般潜伏在你以后人生的旅途中,常常在你毫无防备时突然咆哮着冲了出来,狠狠地咬上你一口。

在甘肃天水农村长大的潘石屹,从小就要直面贫穷和疾病,死亡在他幼小的心灵凝聚了沉重的阴影。

潘石屹原来有两个妹妹,因为家里没有吃的,就是把她们送了人,甚至连家里的独子潘石屹,都差一点被送给了别人,最后一刻,因为母亲舍不得,才最后留了下来。

死亡随时潜伏在潘石屹身边。有一年秋天,潘石屹在去上学的路上,突然有一个同学叫住了他,要他帮忙请一下假,说要去田里拔一些谷子秆。潘问他用来干吗?这个同学说,我弟弟昨天死了,我要用谷子秆把他包起来埋进地里。潘石屹至今心有余悸地回忆道:“上小学一年纪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三十几个同学,到小学毕业时,就只剩下十三个人了,大部分都被贫穷和病症夺去了生命。”而潘石屹叔伯这一辈的孩子,原来有七八个,最后也只剩两个了。

也许正因为活下来太不容易,潘石屹在以后的人生中小心翼翼,费尽心思琢磨生存的技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跟随冯仑等人在海南闯天下。1991年6月,王功权、冯仑、刘军、易小迪、王启富、潘石屹六人创办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公司。王功权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冯仑和刘军任副董事长,王启富是办公室主任,易小迪是总经理助理,最后加入的潘石屹任财务经理。6个人的股份一样多。后来人们称他们为“万通六君子”。公司于1993年改名为万通,并在国家宏观调控前上演了“胜利大逃亡”,成功避免了随之而来的海南房地产泡沫崩盘的打击。

随后,六个人开始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潘石屹到了北京,易小迪去了广西,王启富到了深圳,王功权去了美国融资。经过短短四年的时间,万通已经从当初的七拼八凑的3万钱发展到资产近50亿,涉足房地产、金融、医药、文化、风投等多个行业。冯仑等人主张继续扩张,但负责管钱的潘石屹却生性谨慎、不肯给钱,于是六个创始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只得分家。

从现代城,到后现代城,到长城脚下的公社……潘石屹一直是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近年来,即使北京的房地产业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潘石屹也从来没有头脑发热过。他的公司可以说是所有一线房地产公司中土地储备最少的一家,因为在招标拿地的时候,他心惊胆战报出的“天价”,却总比别人少几个亿。连他老婆张欣有时都埋怨道:“他投资非常非常保守,有20元恨不得只投10元。”

因为这份从小对生死的恐惧感,让潘石屹少了一份杨国强的风头,却也避免了孙宏斌的悲情。

李兆会:父亲被枪杀留下巨大阴影

企业家在艰辛的从商旅途中,还常常要遭遇各种不测风云,甚至生命都面临严重威胁。

因为一桩土地纠纷,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被怀恨在心的对手枪杀于办公室内。事出突然,还在澳大利亚读大学的儿子李兆会被紧急召回国内,仓促中接任家族企业掌门人的位置。

以爷爷李春元为首的家族长者,为集团制定了这样的权力架构:李兆会五叔李天虎出任总经理,一直跟随父亲的秘书辛存海担任常务副董事长,而担任董事长的李兆会,实际上是由这两位长辈进行“辅政”。

在大人们眼里还是小孩的李兆会,却迅速变得分外成熟,长辈们最初的指教对他来说变得越来越碍手碍脚。于是他谋划了一场清朝康熙皇帝式的夺权斗争——先巧妙地利用五叔李天虎和旧臣辛存海之间的矛盾,采取聚拢辛存海、孤立李天虎的手段,并促使最疼爱他的爷爷出面发话让五叔辞职,然后又把辛存海挤出了海鑫的权力层。最终,年仅22岁的李兆会从这场夺权斗争中胜出,逐步“清洗”了其他势力,一个人大权在握。

绝对掌握海鑫集团后,李兆会继续巩固海鑫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第一大民营企业的地位,抓住百年难逢的好机遇,在钢铁行业努力奋战。李兆会为海鑫带来的最大变化:一是走出了山西。比如在广西钦州敲定了第一期投资80亿元的钢铁厂投资计划,到2007年这个新厂将形成500万吨钢产能,从而超过海鑫闻喜本部,成为海鑫钢铁业的主体;二是跨越了钢铁业,进行了多元化的发展。2004年底海鑫进行资本市场,先后获得民生银行和华冠科技的股权。

2007年,海鑫钢铁的资产总额已接近100亿,年销售收入突破90亿元。同时,随着2006年中国A股市场大牛市的来临,李兆会家族通过海鑫钢铁所持有的民生银行的股票市值也由去年的6.5亿元激增到目前的30亿元,这也是李兆会以85亿身价荣登当年度福布斯中国富翁排行榜第13位的主要原因。

李兆会对公司内部却采取了“怀柔政策”,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几年来,李兆会为海鑫2100名员工办理了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先后投资7200万元为员工建设了住宅楼和小别墅,拿出347万元重奖贡献突出的人才。他曾经一次奖励员工10辆“帕萨特”汽车,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民营企业员工奖励的先河。另外,海鑫集团先后投入1200万元对员工进行培训,受训员工达2.7万人次,还输送多名员工到武汉科技大学深造,以人才优势争霸中国钢铁业。

开着悍马、行事高调的李兆会,却没有多少安全感可言,因为父亲的突然死亡而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帮他抗御内心深处恐惧的,是身边寸步不离的一帮戴墨镜的保镖。

孙宏斌:冰冷的恐惧弥漫全身

商界奇才孙宏斌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让人嗟叹。

1988年左右,孙宏斌、郭为、杨元庆等几个年轻的硕士研究生,先后被柳传志招至麾下。三人之中,孙宏斌最显领袖才能。孙宏斌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便迅速在全国建立起十几个独资分公司,营业额达到2400万元。

但孙宏斌也是最让柳传志“害怕”的一个人——孙宏斌领衔的企业发展部,竟然有自己独立的企业报,并且宣传部门的利益高于一切;开会时,几十个部下见到孙宏斌,便齐刷刷地站起来,等孙一招手,他们才敢坐下,纪律森严有如军队……

面对孙日益强大的“独立王朝”,柳传志对他进行了几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一次,柳传志对孙宏斌摊牌:你是要我还是要你手下那几个毛头小伙子?想不到孙宏斌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柳传志只得决心“挥泪斩马稷”,并以挪用公款罪第二天就把孙宏斌送进看守所。孙最终蹲了四年深牢大狱。

孙宏斌遭遇了人生最痛苦的经历,冰冷的恐惧从每个毛细孔溢出弥漫全身。孙宏斌后来回忆:“呆在监狱里的每一天都很长,但每一天都是一样的,过一天跟过一年一样。刚进去的时候,你肯定是想不通,这没法想通。”这种变故,对志高才大的人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但孙宏斌最终坚持了下来,并且为了自己不灭的事业梦想选择了埋藏仇恨。在离正式出狱还有十几天的假释期间,孙宏斌主动把柳传志约出来吃饭。餐桌上,孙宏斌主动表示了悔恨与和解的诚意。英雄惜英雄。柳传志毫不迟疑借给了他50万元,让他自行创业。此后,才有了中国房地产业最著名的一匹“黑马”顺驰——从2003年开始,顺驰吹响了全国扩张的号角。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顺驰在全国16个地区共拥有42个项目,土地储备高达800万平米左右。

孙宏斌的自信和狂野造就了顺驰,但也是他的野心和急于求成毁了顺驰。在顺驰的疯狂扩张中,顺驰迎来了致命的三“高”:高土地成本、高人力成本、高财务费用。最后,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在上市和融资未果的情况下,他只能以12.8亿元的“低价”卖掉了顺驰的控股权。

孙宏斌再次跌倒于胜利在望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