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首富隆起
1504800000049

第49章 狂人兰世立“空中惊魂” (1)

即使没有这一轮气势汹汹的金融风暴,也没有这一波咄咄逼人的国有垄断化浪潮,“民营航空狂人”兰世立照样危机四伏——他左支右绌的经营、漏洞百出的管理、无所忌惮的行事、目空一切的为人,都将成为他自己的“绊脚石”……

在一连几日通过手机联系东星集团总裁兰世立未果以后,笔者于2009年3月25日突然接到了一封署名为“兰世立”的邮件。邮件称兰世立已于24日与律师见了面,但身体状况很不好,病得十分严重。

在某个我们不知道的角落,“躲猫猫”的兰世立却一直在顽强而固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自从3月15日神秘失踪后,这封地址前缀为“eslanshili”(兰世立名字的汉语拼音)的邮件,接连不断地给笔者发来抗议的邮件。在3月22日的一封邮件中,称兰世立秘书确实在3月16日曾接到武汉市公安局打来的电话(附有电话号码),得知兰世立已经被监视居住。邮件愤慨地指出,此次东星停航事件及兰世立、汪彦锟“神秘失踪”事件,是GECAS等国外资本联手中航集团、相关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对东星航空的一次“有预谋”的“围猎行动”。

当然,此邮件只是东星及兰世立一方的片面之词。况且,兰世立已经被警方控制,此邮件极可能出自其家人或亲信之手。

不禁想起一年半前和兰世立的一次长达两小时的对话。2007年11月22日,东星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融资4亿多美元的协议,用于未来几年内购买6架空客A320飞机。晚上在武汉香格里拉饭店举行的庆祝酒会上,意气风发的兰世立一直周旋于国外资本大亨和政府官员之间,一直到深夜十二点多才有时间接受采访。他兴奋之情仍然丝毫未减,笔者却提了一个不太识趣的问题:“如果以后还不上这些巨额贷款和租金怎么办?”兰世立哈哈大笑,双手一摊,轻描淡写地回答:“那就破产呗!”

一语成谶。在停航十数天以来,武汉政府相继召开专题会议,与东星职工座谈,商讨善后事宜。据了解,东星航空目前亏损约5亿元,其自身已无力解决困局,6家债权人已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破产清算法律程序。

有狂人之称的兰世立,轻而易举地为自己算出了结局,当真正要去面对它时恐怕难以再次做到神情自若。

谱写产业“狂想曲”

“我5年之前就猜到他的结局了!”2009年3月18日,同样有“商界狂人”之称的原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应邀出席了在武汉举办的一场企业家论坛活动,在谈到这个城市最负盛名的“狂人”兰世立时,严介和如此评价道。在严介和看来,航空业在中国是“高危产业”,民营资本应该慎入甚至禁入,“民营企业进军民航产业就是不知好歹”。

但兰世立显然不会认同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观点,他一直崇尚的便是“富贵险中求”的人生哲学。

兰世立用了十数年时间来谱写自己的大旅游产业“狂想曲”:从1995年开始涉足旅游行业,兰世立花了5年时间建立起自己的国际连锁旅游网络——东星国际旅行社;2002年开始收购其他旅行社,陆续在香港、澳门、新加坡、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设立分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旅行社;2002年下半年,东星与泰国皇家航空公司签订包租飞机协议,并推出了“三国旅游专线”,紧接着大韩航空、新加坡航空的包机陆续引入武汉;为了降低出游价格,又投资陆续购置了100多台旅游车,组建了全国最大的旅游车队;2004年,买断世界文化遗产——湖北钟祥明显陵景区40年经营权;2005年,又花1680万元买断武汉龟山电视塔20年的经营权;2005年6月,兰世立拿到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批文;2006年5月19日,随着东星航空的飞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腾空而起,兰世立的旅游产业链条终于趋于完美。

在旁人看来无疑是“猴子吃天”的幻想,兰世立却靠着狂野的想象力和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把梦呓变成了现实。比如,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旅游业遭受重创,各大旅行社基本不再购买旅游车,而兰世立却一次性买了近百辆旅游大巴,让同行视他为“疯子”;2005年获得批文后,兰世立马上抛出了20架飞机的采购计划,而当时东星航空公司的注册资本才8000万,甚至旅行社员工的工资都已经拖欠了2个月;在其他三家民营航空公司惨淡经营、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当时,兰世立却凭着勾勒出的“一幅非常灿烂的远景”,在没付一分钱首付款的情况下,便从法国空客、美国通用等国际巨头手里购买和租赁了20架豪华的空客A320飞机,总资金达120亿元人民币……

因为资金严重短缺,在几年左支右绌的经营中,兰世立一直试图通过上市获得充沛的现金流,从而使自己的整个产业链运行通畅、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据悉,早在2007年5月,兰世立便秘密请来包括摩根大通、美林亚洲在内的6家世界顶级投行、5家外资银行和多家内资大哥级银行的行长级人物,齐聚武汉商量东星未来上市的计划。兰世立快马加鞭,企图赶在整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因血液供养不足而栽倒之前,把所有裂缝缝合弥补上。

如果能够顺利上市,那么兰世立这些产业的价值将难以估量,他完全可以头戴“中国民营航空第一股”的桂冠跻身于上百亿身价的巨富行列。

但兰世立显然没有持续他的好运气。在2008年的紧要关头,他却迎面遭遇了两只“拦路虎”,那就是气势汹汹的全球金融风暴和咄咄逼人的国有垄断化浪潮。前者让东星航空原来“麻痹大意”的国外合作伙伴陡然神经紧张,一有风吹草动便马上打上门来进行索债;后者则让东星航空等民营航空公司失去了平等获取政府救援和资助的机会,甚至容不得它有一丝喘息的时间。

兰世立功亏一篑。

角力当地政府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冯仑是难得的清醒者。他曾如此告诫道:民营资本最容易被国有资本湮灭的,就是擅自闯入国有垄断领域,这些地方民营资本非请莫入,千万不要试图与政府用金钱来角力。

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兰世立能够理智面对、忍痛断腕,自然不会有“危及生命”之虞。但生性狂傲的他,眼看着十数年的辛苦和算计终于快大功告成之际,却突然一下又被打回原形,自然心里无法平衡。“打死我都不会签字。”这是兰世立在失踪之前留给公司员工的最后一句话。兰世立的个性,驱使他选择了鱼死网破、拼死抗争。

目空一切、无所忌惮的兰世立,一直是武汉商界的异数和武汉官场的“坏孩子”。据一位当地记者透露,武汉曾经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经济论坛,主席台上有湖北省的一名重要官员在座。但兰世立却公开对湖北的投资环境进行批评,完全不顾及此位官员能否下得了台面。兰世立的言行显然惹怒了这位官员,他当着众多企业家和媒体的面斥责兰世立:“湖北的投资环境不好,那你的航空公司怎么办下来的啊?”

2008年,兰世立因修建纸贺公路欠下银行4000万元贷款和武汉市交委“交恶”。在东星陷入财务困境并屡次索要该款未果后,兰世立竟然派出近300名员工连续一个星期到武汉市交委大楼前静坐,把武汉市交委搞得狼狈不堪,只得被迫偿还了此款。

笔者从有关渠道得到了一份谈话记录,谈话双方是湖北省政府一位领导及兰世立,时间是2007年5月1日夜晚,地点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我今天代表省政府要特别给你提两点建议:一是要抓好管理。东星这短短几年发展很快,现在我认为要适当放慢点,把基础搞牢固。现在这么大的摊子,靠你一个人是不行的,要有几个骨干挑起来。你不能天天到处飞来飞去,到处接受采访、演讲了,多点时间在办公室踱方步,抓好内部管理,东星的发展就有希望了。

“二是要严谨。你要谨开口慎开言,祸从口出啊!东星是大公司了,大公司要有大公司的形象和言行,说出的话、做的事情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建议你看看松下幸之助的传记,学学他是如何做人的。当你获得荣誉、在台上举起鲜花欢呼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忘了走下来的时候与下面的人握个手,表示谦虚和感谢。商场如战场。我认为商场成功有多种形式:一种是敌人或竞争对手全被打死了,你是唯一的胜利者。但我胜利了,竞争者却愤恨。还有一种是我胜利了,别人从心里还敬佩我,服输并来向我学习。如果不注意这些,只要敌人还有一个人,还有一口气,还有一颗子弹,对准你一枪,你就和他是一样的下场了……”

由此看来,当地政府并不是如兰世立所声称的一味严苛,也有充分的容忍甚至不乏谆谆教诲。但兰世立却一意孤行,甚至在2008年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因一笔债务纠纷,兰世立为了给武汉市交委施加压力,连续一个星期派出百余名员工到交委办公楼前静坐。而2009年春节期间,兰世立更是多次扬言要搬离武汉,把总部迁往郑州。正是这种张狂,让兰世立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一步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