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首富隆起
1504800000060

第60章 任志强的谰言之祸 (2)

最后是“经营洁癖症”。张跃坚信直燃式空调将替代其他空调,所以对自己的经营范围进行了持续的市场细分,最后局限于直燃式空调产品。而直燃式空调只占整个空调市场的3%~5%。张跃认为,如果一个企业集中力量做一个行业,可能成功的机会会更大。

鲜明对比

距离长沙远大空调城只有几分钟路程的三一重工,却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几乎是同时创业,两者的生态环境也完全一样,但发展至今却有了很大差距。20世纪80年代末,三一重工前身还是地处湖南涟源一个小山村的焊接材料厂。在创业最初一段时间内,远大空调甚至一度是三一重工学习的榜样。

三一重工领导人曾经这样反省:“三一与远大空调几乎同时起步,为什么他们几年时间就能够做到20个亿的规模,而三一却仍在1个多亿的水平‘踏步’?”他们意识到,自己发展裹足不前的原因,在于当时所主营的金刚石市场容量太小、公司所在地地理位置太偏僻,无法孕育出世界级的企业。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调研,最后决定实施“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

从此,三一重工如同一辆加足马力的汽车,十多年来其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以60%以上的年增长率向前推进。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润42.5亿元,其混凝土机械、筑路机械、履带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三一集团销售规模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实现销售额209亿。

行业蓬勃发展,企业如何放大爆发力?三一重工的秘诀是尝试走上市融资之路。2003年7月,三一重工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募集资金9亿多元,这为已经端正了产业方向的三一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而其后的2005年适逢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当时市场质疑声此起彼伏,但公司领导人表现出了莫大的勇气和决心,向中国证监会明确表态,愿做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当年5月,备受市场关注的三一重工第一个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历经一波三折之后于6月10日获得高票通过,三一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

作为首家成功股改的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的名字被永久记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史册。其企业创始人梁稳根因此当选为“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一时风光无限。

发展悖论

文章进行到这里,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如果再对张跃的“洁癖症”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和追究,便有可能对评论者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危险。

回过头来再看,会惊悚地发现,包括前文在内的针对张跃的众多洋洋洒洒的“檄文”中,其实我们在拐弯抹角地极力劝说有“洁癖症”的张跃,去低头昧心做这样几件事情:给客户回扣;欺骗消费者;贿赂官员;苛刻员工;盲目扩张;上市圈钱;污染环境;增加能耗……如果张跃能够接受这些潜规则,无疑会让远大达到业绩暴涨的目的。

这些潜规则和丑陋现象,曾是无数商业评论人士极力抨击的对象,我们都在极力呼吁一个公平、公正、透明、自律的商业环境。而张跃十数年来坚守的东西,其实一直是这些我们企盼的东西啊!为什么我们会仅仅因为远大空调业绩的暂时委靡不振去批判他所拥有的那些贵重的品质呢?这确实是社会转型期中导致的企业发展悖论。

我们判断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无疑是其业绩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业绩增长,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什么样的?其一,为国家多创造税收;其二,增加就业机会,并为其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就业环境;其三,对客户负责,和客户达到双赢;其四,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尽可能少地造成污染……

而以此判断,远大完全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远大在税务问题上的自律几近严苛,连续10年缴税过亿。在2002年和2003年,远大销售额仅为10多个亿,却分列全国民企纳税额的第一位和第二位。那些鼓吹业绩惊人的众多企业,这一刻在哪里?远大城更是一个公园或博物馆式的企业,这里的员工收入远远高出其他企业,吃住全是免费供应,蔬菜自己种且不施农药,过年过节过生日有礼物馈赠,不出厂区你也能找到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健身房等休闲场所,其内部消费一律实行无人售卖制。相比其他的民营企业,其员工生活环境恐怕可以用天上地下来比较吧?张跃的终极商业使命是“用方便的空气品质技术,让人类多活30年;用实用的空调节能技术,为世界减排15%的温室气体,令我们的后代可以继续生存在这个星球上。”为此他宁愿业绩停滞不前,也不愿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能源巨耗和环境污染之上。而中国众多企业无不是以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损耗来换取一时的飞速发展。

另外,张跃赚的钱和其他很多富豪来说不算多,但他的快乐指数恐怕要名列前茅。他是中国第一个购买私人飞机并取得驾照的老板;学美术出身的他,一直迷恋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他对环保、技术等有着狂热的痴迷……

著名企业管理学家陈惠湘更是发出了“朋友要交张跃”的感慨:“作为远大集团的董事长,拥有自己的商务飞机,张跃今天依旧像工蜂一样到处在推广他的环保燃气中央空调。钦佩他的勤奋之外,也欣赏他的自然。一点不假,不矫揉。商圈里假气太重,然而张跃很关心人。譬如,大家一起坐在车上,即便你坐后排,他也要再三劝说你系上安全带;譬如,你抽烟而又戒不掉,他就会近乎强制性地劝你抽低焦油含量的,包括给你推荐什么牌子的香烟。与张跃交朋友不累,有关心,还有感染。”

当一个正常的企业家却被我们视之为不正常,当一个值得褒奖的企业家却被我们横加指责,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是失常的。

悄然转型

在《基业常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高瞻远瞩公司不受二分法的限制,而是用兼容并蓄的方法让自己跳出这种困境,使它们能够同时拥抱若干层面的两个极端。它们不在非黑即白之间选择,而是想出办法,兼容黑白;高瞻远瞩公司不在短期与长期之间寻求平衡,追求的是短期和长期都有优异表现;高瞻远瞩公司不光是在理想主义和获利能力之间追求平衡,还追求高度的理想主义和高度的利润;高瞻远瞩公司不光是在严守核心价值观与刺激勇猛的变革和行动之间追求平衡,而是两方面都做得淋漓尽致。”

要做到书中所提倡的在理想主义和获利能力之间游刃有余,恐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一个正常有序的社会和环境当中。在经济危机来临及社会对环保问题的认识有了极大提升的今天,张跃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窘迫了。远大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合作便是一个例证。2008年10月9日,远大就和上海世博局签约,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这也是继中国电信、西门子、通用汽车、可口可乐等公司之后,上海世博会第13家“全球合作伙伴”。令人瞩目的是,作为本届世博会场馆中央空调、通风和空气净化产品唯一供应商,远大是全球合作伙伴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双方的合作的基础是建立在理念高度一致之上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远大公司的理念便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要。而这种契合,带来的可能是高达16亿元人民币的远大产品订单。

但张跃及远大的价值完全显现,恐怕要等到5~10年之后。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和商业环境成熟了,像张跃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自然会开出璀璨之花。

当然,在不放弃底线和原则上的基础上,张跃是否也应该考虑企业经营思想和战略的“微调”。正如《基业常青》一书中告诫的一样,“在外在世界还没有要求改变和改善前,自我批评就会促成公司自我诱导出改变和改善。因此,一家高瞻远瞩公司会成为本身最严厉的批评者。也因此,迫求进步的驱动力会从公司内部促使一切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持续不断地改变和前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英雄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惯有的悲剧性结局。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张跃似乎也在从一个“道德洁癖症患者”悄然向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转型。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转变,可以让他避免历史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