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同步育儿百科
15049500000011

第11章 日常护理

01 满月宝宝的抱姿

出生一个月的宝宝,头大身子小,颈部肌肉发育不成熟,不足以支撑起头部的重量。如果竖着抱宝宝,他的脑袋就会摇摇晃晃;而且宝宝的臂膀很短小,无法扶在妈妈的肩上,无法取得平衡。

试试这样抱

在抱宝宝之前,最好用包被将他的身体裹起来,只露出头部;将宝宝斜抱在你的左(右)肘部,你的一侧手掌展开放在宝宝的腰臀部,护住宝宝下半身,让宝宝的头和肩部位于你的手臂和前胸之间,另一只手自然协助。这样宝宝会感觉比较舒服,你也省力,还便于与宝宝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注意事项

①抱宝宝时,妈妈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的脸上、头发中及口腔内的病菌很容易对宝宝娇嫩的皮肤构成威胁。

②如果想竖着抱宝宝,最好用手托住宝宝的颈部,抱紧他,以防止宝宝从包被中滑出。

③扩大视野的抱姿:抱宝宝时将他的脸朝外,让他的背靠在你的胸前,一只手抱着宝宝的胸前,另一只手托住臀部两腿之间的部位,防止他向前翻,造成脊椎腰部扭伤。

吃奶时的抱姿

①盘腿喂:妈妈坐在床上,盘起双腿,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然后用手臂扶着宝宝,让他的小手可以自由地碰触妈妈的乳房,这样宝宝会感到温暖和亲近,妈妈也会觉得轻松许多。

②坐着喂:妈妈坐着,将一腿架高10~15厘米,将宝宝搂抱在妈妈抬腿一侧的臂弯中,头放在肘关节内,另一只手托住宝宝背部和臀部。在喂奶的过程中,妈妈一定不能大弧度弯腰或用力向前探身,以免乳头过度送入宝宝口中,引起宝宝呛咳。宝宝吃奶时,颈部过度伸展,常提示乳头离宝宝的嘴巴太远,妈妈可试着让宝宝坐在小枕头或软垫上,然后再连同枕头一起将宝宝放到膝上,再用胳膊的弯曲处托住宝宝的头部。

抱宝宝3要点

①不要摇晃宝宝: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

②端正抱宝宝的态度: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有安全感。千万不要长时间搂抱,甚至睡着了还抱在身上,这样会养成宝宝不抱就哭的不良习惯,也会给你在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增添不少困扰。

③时常观察宝宝:抱宝宝时,妈妈要经常留意宝宝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

02 穿着照顾

宝宝整天处于被控制的温度下,不利于形成耐受力,一旦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就会生病。如果穿盖太厚,保暖过度,宝宝身体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下,加之如果喂水量不足,宝宝会出现发热、脱水症状。此外还会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不利于其健康发育。爸爸妈妈应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适当给宝宝增减衣服。

03 宝宝正常的啼哭是怎样的

宝宝正常的啼哭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常常无泪液流出。每日一般4~5次,每次时间较短,一般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无伴随症状,不影响食欲、睡眠,玩耍正常。

04 7招听懂宝宝啼哭的语言

爸爸妈妈要学会从宝宝特有的语言——啼哭中,辨别宝宝在“说”什么:是尿布湿了,还是饥饿?是寒冷,还是疼痛?以及是否在锻炼自己,做肺部呼吸运动?下面是对宝宝哭声的几种分析:

1.不剧烈的哭声:往往是由大小便刺激引起的,一般换尿布后哭声也可停止。

2.平坦而断续的哭声:常表示“我饿了!”这种哭声喂饱后可停止。

3.夜间啼哭,睡眠不宁,而白天正常:可能是因为白天生活睡眠不规律,或衣服过厚、过薄等护理不当引起的。

4.暴发性高尖哭声:表示“我痛呀!”这种疼痛常因突发的打击、针刺或灼烧引起的。

5.阵发性剧哭:往往是因各种肠道急性感染、消化不良导致肠痉挛,或可能因喂养不当而造成的。急腹症就时常表现为突然号叫不安,伴有脸色苍白、出汗等症状。

6.平淡而持续的哭声:可能是由身体某部炎症感染引起的疼痛所致。

7.声调高尖无回声:往往是由颅内出血或脑水肿引起的所谓“脑性尖叫”。

05 给宝宝选择玩具要注意

妈妈给宝宝选择吊车、小车、悬车等玩具,应以红色为基调,采用单一的色彩和形状。选用此类玩具时必须注意如下问题:带有小装饰品的玩具易招灰尘,因此应选用那些结构简单,不易招灰尘的玩具;应考虑到悬挂玩具如果掉下来怎么办,为此在安装悬挂玩具时必须注意,吊装方法一定要稳妥可靠,做到万无一失,同时还要考虑玩具与宝宝睡床的位置关系,保证宝宝能斜着看到玩具。壁薄的塑料制玩具,宝宝咬一口就会破,出现切口是很危险的。另外,有些玩具带有铃铛;宝宝有时会把它吞入口中,这一点要务必留心。

06 如何去除宝宝头上的胎垢

有些宝宝头顶上有一层厚厚的乳痂,看上去很不舒服。年轻的妈妈们想替宝宝去除乳痂,又怕因此碰到囟门,伤及宝宝。那么,乳痂能不能预防呢,长了乳痂应如何去除?

其实,乳痂的形成与爸爸妈妈不敢给宝宝洗头、视囟门为“禁区”有极大关系。宝宝头皮的皮脂腺分泌很旺盛,分泌物若不及时清除,就会和头皮上的脏物积聚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形成厚厚的一层痂,如果经常为宝宝清洗头皮,乳痂也就不会形成。顺便提一句洗头时触到宝宝的囟门也不会伤及宝宝的大脑,因此囟门并不是“禁区”。

去除乳痂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植物油浸软乳痂,然后用梳子轻轻梳去就可以了。如果乳痂很厚,一次浸油可能去不掉,也可以每天涂1~2次植物油,直到乳痂浸透后再梳去。千万不可用手或梳子硬梳乳痂,以免头皮破损继发感染。乳痂去掉后,妈妈用温水将宝宝头皮洗净,再用毛巾盖住宝宝头部直至头发干透,以免受凉。

07 给宝宝洗“屁屁”的8步法

1.用一块干净的大毛巾,将宝宝的上半身包起来,防止宝宝着凉。

2.将宝宝扶起来,将他的下半身浸入水盆中。

3.妈妈先在自己手上,将宝宝香皂打出泡沫。

4.妈妈一手托住宝宝,一手用打好的肥皂泡沫清洗宝宝的肛门、腹股沟和皮肤皱褶处。

5.取一块干净的毛巾,用温水沾湿,将宝宝的小屁股再清洗一遍。

6.再取一块干净的毛巾,将宝宝的小屁股擦干。

7.别忘了——两边的腹股沟、皮肤皱褶处也要擦干净。

8.在小屁股上涂上一层薄薄的油,就大功告成了。

清洁后的护理

清洁后,臀部可涂抹护臀霜,肛门周围可涂擦鞣酸软膏,以预防尿布疹。

涂抹护臀霜或爽身粉时不要将其沾染到女婴的外阴黏膜及男婴的龟头。

涂抹爽身粉等护肤品时,尽量避免将粉末扬到空气中,以防宝宝吸入影响肺部健康。

08 指甲护理

初生的宝宝就可能有长长的指甲,新生儿期指甲长得也很快。有的妈妈害怕给小宝宝剪指甲,致使指甲过长,常出现婴儿抓伤自己脸部的情况。有的妈妈为防止宝宝抓脸,宁可给宝宝戴上小手套,也不给他剪指甲。

其实,定期给婴儿修剪指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防止指甲劈裂,而且避免婴儿抓伤自己或他人。

手指甲修剪,每周1次

给宝宝剪指甲,最好选用婴儿专用的圆头指甲剪或钝鼻剪及特制的婴儿修甲刀。为防止因宝宝不停地晃动胳膊剪到宝宝的皮肤,修剪指甲的最好时机是在小儿洗澡后安静地躺在床上时或熟睡的时候,洗澡后婴儿的指甲被泡软易于修剪。每次剪完后应用修甲刀磨圆滑。在新生儿期应该每周修剪2次,以后改为每周1次。

脚趾甲修剪,放慢脚步别着急

脚趾甲长得相对较慢,一个月修剪1~2次即可。小婴儿脚趾甲非常软,有时看起来好像生长在肉中一样,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