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宝宝早教大百科
15050200000188

第188章 早教可以这样教

孩子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性格的影响可以渗透到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就是说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体现。从孩子心理和教育的理论看,0~6岁是一个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段,是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人的智能和性格奠基最坚实的阶段。性格能够鲜明地显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比如,对社会的责任心、诚实、正直等。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性格的初步形成是始于婴幼儿期,3岁的幼儿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差异。儿童性格形成的起源是婴幼儿期的生活习惯。

每个妈妈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育儿,使婴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个别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个体的性格特征,婴儿正是在家庭中,由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以此构成了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

孩子的性格培养应比知识获取更加重要

孩子的性格培养比知识的获取更加重要,幼儿时期知识掌握的少,成年时可以弥补,但性格的缺陷成年是不能弥补的,实际上自然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社交、为人等的社会知识则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到青年时期就定型了,成年之后是很难改变的,成年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在社会上和人打交道。

培养幼儿的5种重要品质

有育儿专家认为,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5种品质。

关于孩子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妈妈是教育的主导者和施教者。

培养孩子对他人信任

对婴儿来说,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经常跟他说话、唱歌,用眼神交流,告诉他“孩子,妈妈爱你”。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培养孩子对他人的信任。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比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使孩子对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渐渐在内心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妈妈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妈妈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培养孩子的耐心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妈妈要记住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妈妈做事无规律,你就不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把积木扔掉。妈妈可以告诉他,积木搭不起来确实使人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然后引导孩子完成积木搭建。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让他学会耐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时不要说“等10分钟”,而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动手做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应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果不想培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的话,千万不要做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把小纸头递给你,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径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吃冰淇淋时,可以让孩子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做主。孩子的投入,就是让孩子知觉他人的感受。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

有些孩子生活里常自我预言“我很没信心”“我是没用的”等,这种消极的心理会让他没勇气尝试新的事物。

父母应该让孩子先尝试去面对、体验、感受、判断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父母从旁引导、积极的表扬、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淡化“我无能”的心理,建立“我也行”的心理。如:“妈妈知道你能整理好,别心急,想一想,你就能把事情做好”“只要你有心尝试,一定能完成它”。

随时巩固孩子的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鼓励中,自己又不断的努力,才可以建立起自信心。父母更需要随时并恰当的鼓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