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性品位书
15054900000075

第75章 透支什么也不能透支健康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著名的精工公司、川崎制铁和全日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相继突然去世(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从此,日本民间提出了“过劳死”一词。虽然从医学角度准确来说,疲劳只是一种症状,最终导致死亡的应是某种疾病,但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危害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000年10月23日凌晨1时,年仅39岁的卢志东死在回家的出租车上。消息传来,不少人都感到愕然,作为某网站总监的他,22日下午还和同事们商讨过电子商务平台的计划,没想到次日清晨就传来了他去世的噩耗。

在北京,网站的产生速度是每天8个,要想立足,谈何容易?作为网站总监的卢志东,除了负责全部的运作内容,还要到大学演讲和社区组织联谊活动,还有举步维艰的融资、上市及没完没了的运筹策划。他的时间表由天分割成了小时,甚至分、秒,早上6:30起床就开始琢磨当天推出的新网页和新策划,晚上9点才考虑回家。

一天14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使卢志东的生活演变成一种狂热,两年来,当他把生活中所有的空间都出让给工作时,却没发觉健康已远离了他。他开始心慌、失眠,不是不想睡,而是不可能入睡,耳鸣和顽固性头痛像驱之不去的蚊子,每个间隙都在耳旁盘旋,使他痛苦不堪。在巨大的压力下,12点上床的他深夜2点会猛然坐起,掐着自己的太阳穴默默念诵:“我不会输。”“我是机器,我撑得住。”

长期高度的精神紧张和过度思虑,破坏了脑血管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平衡,以致卢志东头痛不止;心脑血管缺血、缺氧,产生了心慌、耳鸣。如果这些警示能使他改变工作狂的生活方式,重视自己的健康,休整一下,仍可挽回生命,可他却是更加变本加厉:“我是机器,我能撑得住。”最后只能在精疲力竭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2006年9月18日的悲剧再次重演,年仅38岁的网易代理CEO孙德棣因身患癌症猝然离世。这个创造了网易股价从0.63美元推向72美元的奇才,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工作。

2004年4月,孙德棣因病休假返回香港,那一次已经查出他因积劳成疾而患上了癌症,但3个月后,他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据网易公关部经理张颖回忆,孙每天上午9点准时赶到办公室,经常到晚上11~12点,他的办公室还不熄灯。

2004年,前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因劳累过度,猝死在跑步机上;2004年8月,年仅28岁的大洋网新闻中心副总监王建峰病逝;2004年11月,杭州网通总经理杜斌26岁(未婚)病逝;2005年2月24日,域名注册系统顶尖专家、中国频道的CEO黄柏林,在37岁初为人父时病逝。这些“IT狂人”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IT产业,正是有这样一群人的奉献,充满朝气的IT产业的发展几乎是一路高歌猛进,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奇迹。从百度、盛大的看似一夜暴富,到联想、华为的国际化扩张,都令外界对IT产业的高速发展艳羡不已。而他们却不曾想到,这些辉煌的背后埋藏了多少IT精英们透支的健康和生命。

并不是没有疾病显现的时候你就一定健康,有时候威胁我们生命的东西正在伺机而动,而疲劳就是不堪负荷的身体给予我们的警示信号。但是,往往是浓茶、咖啡和精神的高度紧张让我们感受不到疲劳,并不知道健康已经被我们不知不觉地透支了。人,只有知道自己已经深陷疲劳之中,才会了解其中的危害,才会关爱自己,才会投资健康。研究者认为,有27项症状和因素可以让你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正受到过劳死的威胁,27项症状和因素分别是: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7.经常头痛和胸闷;8.发生高血压;9.体重突然增大,出现“将军肚”;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13.喜欢吃油炸食品;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17.最近几年运动时也不流汗;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19.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20.星期天也上班;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27.最近工作经常失误或者和别人产生矛盾。

疲劳已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杀手,消除疲劳并不是什么难事,专家开出了4剂药方:

1.消除脑力疲劳法: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若是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2.饮食补充法: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多吃水果、蔬菜,适量饮水。

3.休息恢复法: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有助于解除生理疲劳。

4.科学健身方法: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点穴按摩。

生活并不容易,有时需要我们付出许多,如付出金钱、付出亲情、付出时间……但不管作出多大的付出,都不应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因为,只有健康才能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