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15055600000037

第37章 历史的见证——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且无与伦比的杰作。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名称由来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的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大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重要的皇家园林,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圆明园已初具规模。胤即位为皇帝后,开始对这所园林扩建。乾隆时期,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费银以千万计。嘉庆时期,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时期,虽然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甚至停止了每年一次的木兰狩猎,但对圆明园仍然进行不间断的扩建,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皇家园林。

建筑的特征

圆明园汇集了江南园林的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从总体上来说,拥有以下一些特色:

水的主题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中的“九洲”象征。另外还吸取了洞庭湖、杭州西湖、神话中的蓬莱胜景等水域景观。

借鉴的主题

圆明园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的名胜。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后来都在园内仿建。

独立的造型主题

圆明三园虽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各个景点却又是独立的,共有一百余处建筑群,各有自己的造型风格,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

宗教主题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园内有祭祀康熙帝,雍正帝的的皇家祖祠。规格廓大,庄严肃穆。另外还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都体现了宗教上的需要。

延伸阅读

圆明园被毁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抢掠园内珍宝,并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当时京西皇家三山五园中的五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均被烧成一片废墟,数百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圆明园内残存建筑13处。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园内残存文物被洗劫一空,一代名园变成一片废墟,仅存长春园西洋楼的部分断垣残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