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15055600000050

第50章 吴越气韵唐宋风——西塘

西塘是一座江南水乡古镇,既有古民居的韵味,又有水乡的清雅。在今天喧嚣繁杂、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难得保留了一份古朴幽静的历史氛围。因此,西塘也被称为“生活中的千年古镇”。

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民风淳厚,橹声悠扬,溪河中倒映着楼影,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气息。西塘古镇呈现出良好的人与自然关系,保持了良好的水乡原生态,是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是游客们的难忘之境。西塘古镇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西塘历史

西塘,古名斜塘、胥塘,位于嘉善县城北十公里。因镇东南“横亘乾巽”之六“斜塘”居民们谐音“西塘”而称之。春秋战国年代,这里是吴越两国的交界地,有“吴根越角”之称。相传,伍子胥曾在西塘帮助吴国修筑水利工程。元代时开始形成集镇,后来成为杭嘉湖平原的重要商业集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的概括。

西塘特色建筑

西塘拥有不少特色建筑,种福堂为清代康熙年间所建,前后共有七进,总长百余米。头进为墙门间,二进为轿厅,三进为正厅即种福厅,四进为花厅,五进为内宅,六进、七进为粮仓和雇工住房。每进均有长石铺成的天井,后面点缀着花园。

与种福堂隔着一条弄堂的尊闻堂也是西塘的代表性建筑,它是西塘最古老的民居之一,集元、明建筑风格。老宅厅堂主梁上刻有100个“寿”字,每个 “寿”字之间,雕刻着九只蝙蝠,其中南北两面的六只蝙蝠造型为向下飞,名曰“福从天降”,有的蝙蝠朝向古钱飞舞,名曰“福到眼前”。这些生活化很强的装饰,真实的记录了屋主人的审美情调。

西塘的民居很独特,把各个独立的民居有机连成一体的弄堂同样有名。在西塘的弄堂中,名气最大的是石皮弄,长不过68米,宽不到1米,但却使用了166块条石,条石厚仅3厘米,如石头的一层薄皮,非常精巧。据考证,石皮弄与东面的种福堂、西面的尊闻堂建筑年代相仿。小小的石皮弄只是两群老宅子中间的狭道而已,但声名却丝毫不在两座古代“豪宅”之下。

最典型的宅弄,要算是种福堂内的陪弄了。过去,大户人家平时不开正门,陪弄就用来连接边门,让家人进出。有趣的是,陪弄没有窗户,终年见不到阳光,仅靠天井里的一点自然光作为光源,这和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建宅的生活哲学相吻合,所谓“银不露白,暗可藏财”这包含着水乡人的生活理念。“以暗为安”的理念在民居中有着深刻的反映,例如居室大多处于明堂之后,光线效果也以暗淡为主,也许这和南宋的偏安一隅有很大关系吧。

西塘的花

西塘有“杜鹃之乡”的美誉。清代中期开始有人培植,杜鹃花生性娇嫩,要细心栽培,需要极其细致的管理,耐心的浇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下榻杭州,急需花草布置宾室,可那时正是文革时期,养花种草被当做资产阶级情调,许多名贵花草都被遗弃,一时找不到那么多花草。浙江省园林管理处四处打听,终于在西塘一家姓卓的家中觅得杜鹃19盆,盆景20盆,为尼克松下榻的客厅增添了春意与生气。由此可见西塘人爱花之执着。随着养花的人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齐全。据统计,西塘镇上现有杜鹃花品种145种,栽培杜鹃花的有100多户,各种品种的杜鹃花达4000多盆。

延伸阅读

西塘廊棚的由来

相传,很早以前在西塘有个年轻的寡妇胡氏,独自支撑着一家老小和一个铺子。胡家铺前的河滩边,有一个摆豆腐摊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帮着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得离不开王二,但又难以启齿表达这份感情,便煞费苦心地借修缮店铺之机,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了起来。这么一来,王二既可免受风吹雨淋,两人也可同在一个屋下。不想胡家铺子因了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来,棚屋连成了一线。后人就取“为郎而盖”之意,将棚屋叫做“廊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