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与宽心术
15055700000001

第1章 攀比心理:无需使自己活得太累

生活在浮躁而又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我们难免会被卷进世俗的洪流中,成为它的追随者。就像某段相声中所描述的那样,甲说:“我家的孩子是长方脸。”乙说:“我家的孩子是长圆鸭蛋脸。”甲说:“我家的孩子是双眼皮。”乙说:“我家里的孩子是双双眼皮。”其实,攀比的结果就是人非人,物非物,最终使得自己筋疲力尽。

29岁的清城参加工作已有五年之久,可至今非但没有积蓄,反而负债累累,欠朋友五万余元。为了尽早偿还债务,他不得不去做兼职,每天节衣缩食。为何月薪五千的他会如此狼狈呢?原来,清城非常喜欢电子产品,只要周围人使用的手机或相机超过自己,他心里就会非常难受,为此,总会倾囊与对方较量一番。

有一次,同事买了一款新型手机,正好在清城面前接了个电话,他就认为对方是在向自己炫耀、示威,于是,他立即用信用卡买了一款相同的手机,并且故意在同事面前显摆。没出几个月,他见朋友用了一款某品牌限量版手机,于是就低价处理了自己的手机,转而向朋友借了五千元钱,买下了那款限量版的手机。

为了做时尚潮人,他一年大约换了6部手机,为此,父母经常唠叨他,希望他自己能够存点钱,以备日后不时之需,可他就是听不进去,花钱依旧大手大脚的,而且,只要看见别人用的电子产品比自己的好,就会觉得自己的东西过时了,从而迫切地想使用新产品。

目前,很多人都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别人有的东西,我要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我要争取得到,一旦他人超过自己时,内心就会非常不痛快。

心理学家给攀比下了这样的定义:攀比就是刻意将自己的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然而,过度的攀比会令人产生“攀比恐慌综合症”,这是一种特有的心理疾病,轻度患者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失眠等症状;重度患者会出现血压、血糖升高,脑供血不足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说明攀比对人们的影响,我们在此引用心理学中的“攀比效应”,它是指当一项产品、服务或是身份开始时比较容易获得,并且逐渐成为一种行为趋势,那么,大家就会认为别人有的东西,我也必须要有,一定不能落后。就像手机、汽车的发展,或是高尔夫球练习场的快速扩张,以及中小学生买手机、电脑热等等,其实,这些东西并非对每个人都有用,但如果你没有的话,就会感觉低人一等。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自然就会导致盲目攀比局面的出现。

盲目攀比会让人们习惯性地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大致相等,那么他们就会有公平感;如果某一方的所得大于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进而陷入“不平衡”的心理陷阱中。

爱攀比的人总是活得很累,而盲目的攀比只能刺伤自己,影响的只能是自己的生活和幸福。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关注的总是他人最风光、最得意的一面,常常看着别人的优点欣羡不已,或是不断自责和抱怨,甚至认为自己很没有用,简直就是一个废人,结果可想而知,感慨、怨愤、颓废甚至堕落接踵而来,最终使自己陷入无端的烦恼之中。

有人说“与他人比是懦夫的行为,与自己比才是真正的英雄。”要知道,没有人会成为永远的赢家,无需让攀比搅乱我们平静的心理,应该将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这样一来,生活中自然就会多一份快乐和满足。具体方法如下:

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心理学家认为,人是一个多元复合体,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你总是拿自己的缺点跟他人的优点相比较,无疑就是庸人自扰。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特定的环境下,不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一比,否则,很容易心理失衡。此外,我们没有必要处处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快快乐乐、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

为自己订立正确的“攀比”目标

不管做任何事情,想一步成功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所以,在与他人攀比的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为自己订立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目标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我们就会备感压力。其实,做人要善待自己,无需处处为难自己,正所谓“心宽路就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