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15056600000081

第81章 通乳之宝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是一味中医常用药,早在汉代就由邳彤发现并命名,至今仍然是一味用于通乳的宝药。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第三十六回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其中“王不留行”一味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解释说:“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在这首诗里的意思是说唐太宗感于唐僧的决心,不能挽留他的远去而为他送别。

王不留行作为一味中药,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据说,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也是他命名的。他为何会给这味药取这样一个名字呢?

邳彤当年在自己的家乡发现了这味药,在命名时他想起了一件往事。当年王郎率兵追杀刘秀,黄昏时来到了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姓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没有理睬他们的话。天黑了,王郎见百姓还没把饭菜送来,不由动了肝火,带人进村催要。可是他们走遍全村,看到的是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炊烟。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位参军进谏说,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都藏在暗处,无处可找。即使找到并踏平整个村庄也依然无法填饱士兵的肚子啊,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王郎听从建议,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想到此,邳彤便给这味草药起了“王不留行”的名字,意思是这个村子不留王郎食宿,让他们走。借此药的流传让人们记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奶米、麦蓝子、剪金子、留行子等,它来源于石竹科草本植物麦蓝菜(别名叫禁宫花、剪金花等)。这种植物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河北、山东、及东北等地。它成熟的种子供药用。

王不留行味微苦,性平,归肝、胃两经,主入血分。入药生用或炒用均可,但以炒至爆裂为好。

王不留行的主要功能是催乳,《本草纲目》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说法。除具有催乳功能和治疗产后缺乳外,王不留行还可以治疗痛经、闭经、乳痈肿痛;也可治疗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以及带状疱疹等。不过,这味药很少单用,一般须辨明病情,配伍适当的药物,以增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王不留行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孕妇、月经过多者、小便带血而无滞涩疼痛者,都应该忌用王不留行。此外,由于动物实验表明王不留行有抗早孕作用,所以,准备怀孕的妇女也应该忌用。

延伸阅读

“一言可以兴邦”的药王邳彤

彤,信都(今河北安国)人,能文善武,东汉名医。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东汉纪元开始。

彤是刘秀的部下,开国功臣,满腹文

武略,《后汉书》称

彤为“一言可以兴邦”之俊杰。

彤作为医生,他的医术也很高明。至今,安国还流传着彤治病的故事:有一年,

彤游历京城,恰巧遇到公主患病,御医都束手无策。皇帝就让人张皇榜寻民间名医为公主诊疗,并许诺治好公主的人可以索要重赏,或者可以成为马。

彤见后揭下皇榜。仔细诊察后,认为公主是消化不良,导致胃口闭锁。

彤回到住处后,将身上污泥搓成一个药丸,给公主奉上。公主服下后,一阵剧烈的恶心,呕吐之后,慢慢开始进食水,没几天,便食欲正常。

彤怕皇上知道“药丸”的内情怪罪下来,连夜逃回故里。皇上念其治病之功,便传旨封彤为“药王”,并在其家乡祁州立庙。就这样,邳彤被世人尊崇为“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