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15057500000075

第75章 “关学”的创始

张载独创的“关学”流派,促进了理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程朱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思辨性哲理为理学的哲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学”,是萌芽于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理学学派。“关学”即关中(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之学,是从地域角度而言的,无论是张载,还是他之前的申颜、侯可,以及以后的吕大钧兄弟、李复等,都是关中人,故其理学又称为“关学”。如果就关学的内涵性质而言,它属于宋明理学中“气本论”的一个哲学学派。

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父亲张迪曾携妻陆氏上任于陕西长安,在西安生下张载。

张载幼年时,刚开始从师读书,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志向和学习的自觉性,得到家人和老师的赞赏。父亲死后,就更加刻苦地学习。当时的各种知识,他都加以广采博收。年轻的张载也喜欢议论军事与边防问题,当时家乡受到西夏国的侵扰,张载决心投笔从戎、立功边陲。他给当时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地区军务的范仲淹写信,表示愿意联络一些人,攻取被西夏占领的洮西之地(现甘肃)。范仲淹看了信后,认为他有远识,能成大器,就勉励并引导他读《中庸》等儒家之学。

张载读完了《中庸》,又研究《老子》、《庄子》和道教的书籍,还阅读佛教的著作。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张载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学术道路,并且在37岁这一年考取进士走上仕途。张载到丹州云岩县当县令期间开始贯彻自己“明礼教、敦风俗”的政治主张。他经常在一个月中选择一个好日子,准备一些酒席,召集乡里的老年人到县衙里来聚会,他亲自向老人们敬酒,目的是要人们学习和发扬养老、尊老的传统,同时借此机会了解民间的疾苦。另外,他还要借助这些乡老,传播自己忠孝仁爱的政治伦理观念。

张载的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著有《正蒙》、《横渠易说》、《张子语录》等,其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激励了后世许多学者。

“关学”中的宇宙论

张载“关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他提出了以“气”为本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哲学思想。张载认为,宇宙的本原是气。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而无生天,气聚则有形而见形成万物,气散则无形可见化为太虚。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浮与沉、升与降、动与静等矛盾的对立运动。他还把事物的矛盾变化概括为“两与一”的关系,认为“两”与“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有彼才有此。

认识论的观点

张载把认识分为两种,即“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见闻之知”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德性之知”是由修养获得的精神境界,进入这种境界的人就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张载这种观点在认识论上有积极意义。

“民胞物与”的观点

这是张载的伦理观点,他在《正蒙?乾称》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性同一源,本无阻隔。主张爱一切人、一切物,认为“凡天下疲癃残疾,斉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强调“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宣传了抽象的人性论与泛爱主义的伦理观,但其本意并非提倡平等,而是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故言“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后为程朱学派所继承和发挥,成为宋明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点评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来华的传教士丁韪良在其《翰林集》中推测,十七世纪法国“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以太和”说、“旋涡”说很可能曾经受到张载关于气的学说的影响。

当代著名的科学技术史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了张载的“宇宙论学说”,并在一篇论文中引用了张载的《西铭》中的一段话:“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以肯定新儒家“任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世界观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