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15057500000008

第8章 神秘的殿堂:《周易》和八卦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周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卜筮专著,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简称为《易》,至西汉初年被列为“经”书之一,世人遂尊称为《易经》。

《周易》诞生的年代, 最早在周昭王之后, 或西周中晚期。

《周易》的由来

传说一:传说中的伏羲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创造神之一,是华胥氏踩着雷神的足印生出来的儿子。伏羲有许多发明创造,他模仿蜘蛛结网发明了捕鱼的网,又用木头制造了瑟,创作了动听的乐曲。但是他最重要的一项发明是“八卦”。

当时的人们,对于大自然知之甚少,所以每当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人们便既困惑又害怕。聪慧的伏羲决定解开这些谜团。于是,他经常跑到山上,仰望天上的日月星辰,俯视周围的地理方位,还研究飞禽走兽身上的奇特花纹。经过长久的思索和研究,他想出了一套独特的体系。用“——”代表阳,“--”代表阴。将三个这样的符号,排列组成八种不同形式,称做八卦。每一卦形都代表一定的事物。三个阳为乾,代表天,三个阴为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八卦又互相搭配得到六十四卦,象征了古人所能认识的具体的世间万物。这些表征,并非是孤立不变的,卦相之间会相互转换,如同世间万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变化。

《周易》的内容

现在通行的《周易》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称为“易经”, 即“易”的本身, 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卦形指卦的图象,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乾坤两卦另有“用九”、“用六”之辞。如《泰》卦,它的六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如大过卦九五爻辞说:“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二是讲人事的得失,如渐卦九三爻辞说:“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如坤卦卦辞说:“元亨,利牝马之贞。”

第二部分称为“易传”, 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的大义,如本经的羽翼,故汉人称之为“十翼”,后世统称为“易传”。

《周易》哲学

《周易》虽是占筮书,但其中蕴涵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如泰卦卦辞有“小往大来”之说;否卦卦辞有“大往小来”之说。这些都体现了物极则反的道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易经》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周易》以其阴阳这样二元一体的关系范畴建立了中国生命哲学的形态。它把天地人一体的宇宙视为一个大生命系统,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它的终极关怀是“观我生”,“观其生”,就是对于人生的高度关注;它引领我们去直观地领悟这个生命系统的“易道”——天道、地道,尤其人道,指引人们将领悟到的“人道”运用于人事中,以求得人际的和谐、天人的和谐。

专家点评

欧洲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惟一的智慧宝典。”

当代著名信息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森·威尔海姆说:“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