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15057500000084

第84章 强调事功的永康学派

永康学派是与程朱理学观点相对立的一个学术流派,但他们依然是在儒学的思想框架内进行思考,他们的思想资源依然是那些儒家经典。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是在理学的外部去反对理学正统。永康学派对近世学术风气的转变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永康学派,或称“永康事功学派”,是宋朝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是南宋哲学家陈亮。因陈亮是婺州永康人(今浙江金华永康市),故得名“永康学派”。有时候也把永康学派归入“婺学”(金华古称并简称“婺”)。后来又有人将永康学派归入“浙东学派”。

这一学派哲学上承认客观规律之实在,强调道存在于实事实物之中,反对道学家空谈义理,以为道义不能脱离功利。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他从小便“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二十七八岁时,就写出了军事著作《酌古论》。然而,陈亮却命途多蹇,不仅屡试不中,摧折锐气,而且一生数次遭遇牢狱之灾。

陈亮没有写过专门的哲学论著,他自己对哲学问题也没有系统的研究,但在他的社会政治观点、军事思想、人道主义及其“功利”之学中,都可以找到他的哲学思想。陈亮共留下文集39卷,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诸方面的内容。

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

这是陈亮在《六经发题·书经》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陈亮认为,事物是宇宙间真实的客观的存在,宇宙间任何普遍的原则都不能离开客观的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陈亮认为,道就存在于事物之间,“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千途万辙,因事作则。”道与事物、与人生日用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古之帝王”便不着意于虚玄的“形气之表”,而立足于日用之事,来发言立政,故而能够处常而不惰,遇变而使天下安之。

强调“行”的认识论观点

在认识论上,陈亮特别强调“行”对于认识“道”的作用,说“天下固无道外之事也,不恃吾天资之高,而勉强于其所当行而已”,认为知识的获得决定于后天的实际活动。但有时陈亮也过分夸大人为的作用,说“人不立则天地不能独运”,得出了天地运动不能离人而独立存在的错误看法。

进步的历史观

在历史观方面,陈亮反对历史退化论,认为历史是不断变通发展和进化的。他说:“夫不为尧存,不为舜亡者,非谓其舍人而为道也,若谓道之存之非人所能与,则舍人可以为道,而释氏之言不诬矣”。在这里,陈亮强调了社会规律不能“舍人而为道”,即不能离开人的活动。他认为,道是不会中断的。三代以下不仅不是混乱的黑暗时代,而且“汉唐之君本领非不洪大开廓,故能以其国与天地并立,而人物赖以生息”,他们使国家统一,使经济文化得以空前发展,其“大功大德因已暴著于天下”,他用铁的历史事实,有力驳斥了朱熹的倒退历史观。

延伸阅读

陈朱王霸之辩

陈亮曾和朱熹为了辩论王霸之学而有许多书信往来。朱熹认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能以功利论是非,而主张将王道、义理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对此,陈亮并不是直接反对王道、义理与仁义,而是主张应该将正与霸、义与利结合与统一起来。王道仁义无非是爱人利物的救民之心,而仁义之心只能通过利民的实事实功表现出来,此“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对于陈亮的这些见解,朱熹出于理学家的立场一直视为极为危险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