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106

第106章 秦俑:气势磅礴的阵容

陶塑始于秦汉时期,它的出现为我国雕塑史和陶艺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秦俑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严格的写实手段,制作上采用模、塑结合的手法,运用塑、捏、堆、贴、刻、画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它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秦汉乃至于唐代,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雕塑艺术——陶俑。陶俑是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一种明器。秦代陶塑突显活泼、开朗、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秦始皇陵出土的7000兵马俑,个个如实塑制,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高超的雕塑技艺。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形象之逼真,史无前例,开创了我国雕塑史上大型群塑的先河。

兵马俑的阵容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雕塑博物馆,总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大小一致。人、马车和军阵通过写实手法加以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

二号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是多兵种的特殊部队。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这个军阵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每列8乘,共有8列;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

三号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纵观这千百个兵马俑,其雕塑艺术成就达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高度。

秦俑的着色特点

秦俑的色彩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例如辰砂、铅丹、赭石、孔雀石、铜矿、铅丹、褐铁矿、铅白、高岭土、无定形炭等等。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艺术风格

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全面系统地具体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军队风貌。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秦代军队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以及士兵的服饰、雕塑艺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延伸阅读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过程

秦始皇陵兵马

最初是陕西

县的村民发现的,这里祖辈传说地底下有“瓦王爷”。1974年,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打井,挖到5米多深时,竟然真的发现了“瓦王爷”,一个陶制的人头雕像。正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见到这个情景,他急忙把这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查和发现,气势磅的秦始皇陵兵马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