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112

第112章 昭陵六骏:凝注在石上的辉煌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这六件石刻作品,是按照太宗皇帝生前最喜欢的六匹马的造型雕刻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六骏的艺术风格

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六大重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六幅作品栩栩如生,不只是艺术上的成功,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奋发向上的气概。

六骏和李世民

1、白蹄乌

“白蹄乌”是武德元年(618年)九月至十一月间,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与薛仁杲在浅水原作战时的坐骑,列于祭坛西侧三骏之末位(由南往北排列)。该马通身毛色纯黑,四蹄俱白。石刻“白蹄乌”筋骨强健,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呈疾速奔驰之状,足见它当年载着李世民在黄土高原上急驰,追击薛军的情景。唐太宗给它题的赞语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2、特勒骠

“特勒骠”是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灭割据马邑的刘武周势力,收复河东时,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等作战时的坐骑,排列于昭陵祭坛东侧首位。它载着李世民驰骋汾晋,为收复大唐帝国的发祥地——太原和河东失地,立下了战功。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它:“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3、飒露紫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飒露紫”是六骏之中唯一旁伴人像的作品。李世民为了表彰王行恭拼死护驾的战功,特命将拔箭的情形刻于石作中。

4、什伐赤

“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骏马,排列于祭坛东侧末位。是李世民在洛阳城外、武牢关前和王世充集团作战时的又一匹坐骑。在这场战斗中,“什伐赤”身中五箭,而且都在臀部,其中一箭是从背后射来的。石刻“什伐赤”呈带箭飞奔的形象。李世民为其题赞语日:“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5、青骓

“青骓”为一匹苍白杂色骏马,是李世民和窦建德在洛阳武牢关交战时的坐骑,列于祭坛东侧三骏中间。武牢关大战,李世民最先骑上“青骓”马,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似离弦之箭,直入窦建德军长达20里的军阵,左驰右掣,打垮了窦建德和十几万大军,并在牛口渚俘获了窦建德。因此,李世民称赞“青骓”马:“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6、拳毛

“拳毛

”是李世民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在沼水作战时所乘的战马,列于祭坛西侧三骏石刻中间。黑嘴头,周身旋毛呈黄色,原名“洛仁”,是代州刺史许洛仁在武牢关前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故曾以许洛仁的名字作马名。李世民给它题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延伸阅读

六骏的去向

昭陵六骏是艺术价值极高的石刻作品,也是举世罕匹的文物。可惜已被美国文物大盗全部打碎,旧中国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美国文物贩子将昭陵六骏打碎,企图贩运出国,其中的“露紫”和“拳毛

”两骏于1914年被盗走,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青、什伐赤、特勒、白蹄乌等四件作品于1918年再次遭到破坏,盗卖者将石刻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截获,现存陕西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