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032

第32章 敦煌壁画:神性中的世俗美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其他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又表现出世俗之美。

所谓敦煌壁画,通常是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石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极为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著名的敦煌壁画有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九色鹿救人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敦煌壁画类别

一、佛像画

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大蟒神、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等等。这些佛像大多数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

所谓“经变”,乃是指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变相”,则是指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的绘画,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则称为“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画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另外南北两面壁上还画有西王母驾龙车、人首龙身的神兽、展翅的飞廉、击鼓的雷公、喷雾的雨师、闪电的电母、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等。

四、供养人画像

所谓供养人,乃是指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被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用来装饰石窟建筑,桌围、冠服和器物等。敦煌石窟中的装饰性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使之笃信佛法。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这样,可以让人们在看的时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故事画内容十分丰富,情节动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诱人的魅力。故事画主要可分为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教史迹故事画、比喻故事画五类。

七、其他画

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花鸟画、动物画、建筑画、器物画等。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

上述七类壁画,除了装饰图案而外,还有一些有情节的壁画,例如反映统治阶级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内容的壁画。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延伸阅读

敦煌飞天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和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由于朝代的更替,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的飞天。

飞天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虽然飞天的诞生地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的天人和中国道教的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它是一种不长翅膀、不生羽毛、不借助烟云,但却能飞翔的神灵。她衣裙飘曳,凌空翱翔,姿态优美,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