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033

第33章 张萱和周昉:仕女画的集大成者

绮罗人物画,一般指仕女画。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前48年)就有著名的宫廷画家毛延寿,开始创作仕女画,更早的晚周帛画中的《龙风美人》图,马王堆帛画上轪侯妻像,北魏木板漆画上的“帝舜二妃娥皇女英”等,也都属于仕女画。

唐代以前,不论是宫廷仕女或是民间仕女画,常常画的是烈女、节妇,如晋代的司马昭、荀励、卫协等人画过《烈女》图,张墨画过《捣练图》以及顾恺之的《女史箴》,都是十分有名的仕女画。到唐代开元间,仕女画的题材变得丰富多彩,以现实生活为对象,造型上都是丰满面健康的形体,服饰、头饰也更加绚烂。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现存的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等,使他们的名作。

张萱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间(713~741年),担任史馆画直,擅长画人物、仕女。他画仕女尤其喜欢用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能够描摹出幼童的形貌,又能够表现出他们的活泼神采。他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从他曾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并且“甚有思致”来看,张萱是有文学修养并巧于构思的。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其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是周昉仕女画的先导,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周昉,字景玄(景元),大历年间(766~785年)担任越州长史。周昉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的美誉。他的仕女画最初师法张萱,之后技法出现微妙的变化,其作品具有用笔秀润匀细,衣裳劲简,色彩柔丽,人物体态以丰厚为体的特点。然而,周昉生活在唐帝国经过安史之乱由盛而衰,社会矛盾日渐尖锐的时代,因此,他笔下的妇女和张萱作品中的欢愉活跃的女性已经有所不同,她们仿佛是沉湎在一种百无聊赖的心态中,茫然若失,动作迟缓。纵然是装饰得团花簇锦,也难以掩饰内心的寂寞与空虚。

周家样

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晚唐仍在盛行。后来,人们把指张萱、周昉开创的画风称为“周家样”。其造型特点是,唐以前一般体形稳重敦实,脸部呈椭圆形;到了唐代,体形变得肥胖,脸型更加圆润丰满起来。画中妇女浓丽肥胖,酥胸长裙,从披纱中能看出丰满的肌肉。杜甫《丽人行》中“态浓意远淑具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就是画中的诗意,给人的感觉既是百无聊赖,又有极浓尊贵气象。此外,张萱、周昉还创造了一种适于表现光洁华美、轻罗簿纱的透明感的“铁丝描”和“游丝描”的综合技法,用色彩取了朱红、绯红、石青、翠绿、米黄、草绿、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交相辉映,既富丽而又活泼明快。

作品特色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材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此外,还有直接以唐明皇和杨贵妃为题材的作品,如《明皇纳凉图》、《杨妃出浴图》、《明皇斗鸡射鸟图》、《太真教鹦鹉图》、《明皇夜游图》、《明皇击梧桐图》等。

仕女画不同于佛教绘画中所变现的庄严华贵以及烈女图中僵硬死板的内容,画家极力表现骄、奢、雅、逸的气息和柔软温腻的姿态,甚至对丰满的肌肤都毫无保留的画出来,尽管唐代经过了安史战乱,但商业经济仍很活跃,特别是在江南和西蜀一带,官商大贾、新兴地主、官僚,均把绘画当做奢侈品之一。当时的富商大贾把购买仕女画视为一种风尚。

延伸阅读

《簪花仕女图》

《花仕女图》,绢本设色,为周

所作,用笔朴实,气韵古雅。该图描绘出了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面反映了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衣着华丽奢艳,游玩于庭院之中,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惟妙惟肖,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