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034

第34章 边鸾:精于设色,浓艳如生的花鸟画

边鸾是中晚唐时期的花鸟画大家,最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亦精蜂蝶。下笔轻利,用色鲜明,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边鸾采用工笔重彩法创造出独特的花鸟画艺术,被美术史家们奉为花鸟画之祖。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在花鸟画的发展中边鸾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画家生平

边鸾(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时曾担任右卫长史。边鸾是中晚唐时期的花鸟画大家。唐代的画史《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的画法特点:“边鸾善画花鸟,精妙之极,至于山花圆熟,无不遍写……花鸟冠于代,而有笔迹。”据说,唐德宗时期,新罗国向唐王朝进献孔雀,德宗皇帝曾经命边鸾当殿绘画。史书记载,他画的两只孔雀“一正一背,翠彩生动,金羽辉灼,若连清声,宛应繁节。……写《玉兰图》连根苗之状精极,见传于世。近代折枝叶,居其第一。凡草木、蜂蝶、雀蝉,并居妙品。”宋代的画史《宣和画谱》也载他:“精于设色,无斧凿痕。”可见他精于写生,妙于设色。

艺术风格

边鸾的用笔是“有笔迹”、“下笔轻利”,也就是用轻利的墨线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再用鲜艳的色彩填补上去,这种画法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工笔花鸟画画法。因而在他的笔下,花鸟草木的形象都呈现出了一派自然生动、活泼明快的景象。如他所画的《玉兰图》,连根苗都画出来,而且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了他高超的写生能力,所以在当时他的“折枝花”“居其第一”。根据宋人的记载,他所画的牡丹,花朵红淡、赋色润泽,有如真实的牡丹花形象。

影响

边鸾的一生创作甚丰,根据《宣和画谱》记载,他共有33件作品,其内容多为牡丹、梨花、桃李、木瓜、孔雀、鹧鸪、鹡鸰、白鹇等名贵花木禽鸟。他还把题材扩展到“山花野蔬”,丰富了花鸟画的内容。他给长安等地的寺观绘制的花鸟画,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边鸾采用独具一格的工笔重彩法去创造他的花鸟画艺术,成为了一代大家,其绘画艺术深深影响了后代花鸟画家,如唐末五代的花鸟画名家刁光胤,以及五代宋初黄筌画派,都直接承袭他的画风。正如汤在《画鉴》中所言:“唐人花鸟,边鸾最为驰誉。大抵精于设色,浓艳如生。……要知花鸟一科,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今规式。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也。”

延伸阅读

花鸟画

在中国画中,凡是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所谓工笔花鸟画,乃是指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所谓写意花鸟画,则是指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

的鹤、边

的孔雀、刁光

的花竹;五代郭乾

的鹰,黄、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的鱼、寿平的荷、华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都是一代名手,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