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052

第52章 恽寿平:“为花传神”

恽寿平,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一代之冠”。 恽寿平是清初最负盛名的花鸟画家。其画作多写生,人称“写生正派”;更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他的清秀、明丽的特点,代替了浓艳富丽的画风,大为清代统治阶层所欣赏,很快成为清代院体花鸟的正宗。

画家生平

恽寿平(1633~1690年),清代著名画家。江苏武进人,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

恽寿平小时候就十分聪慧,八岁的时候便作咏莲花之诗。他一生坎坷,饱经困苦。清初遭遇战乱,年仅12岁的恽寿平跟随父亲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来又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武装。

顺治五年(1648年),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15岁的恽寿平处于孤城。城陷后,与兄皆被俘至清兵营。陈锦没有孩子,他的妻子看到小寿平聪慧机敏,眉清目秀,便收他为养子。恽寿平虽然在总督府生活优裕,但并未停止他的思亲之情。五年以后,被灵隐寺方丈相救,才得以和家人团聚。从此以后,他刻苦钻研学问,古文、诗词、书画无不精擅。

恽寿平崇尚气节,发誓不参加科举。为了生计,他宁愿以变卖书画为生也不向权贵低头。在卖画生涯中,恽寿平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一时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褉友情弥笃,二人游历山水,品茗倾谈,切磋画艺,十分投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恽寿平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他的儿子恽念祖年方5岁,家中十分贫穷,幸亏诸多好友帮助,才得以将恽寿平安葬。

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恽寿平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以画花卉禽虫为主,创造了“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其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恽寿平的山水画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

恽寿平所画的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丽简洁,天趣盎然。他的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红梅山茶图》、《梅竹图》、《玉堂富贵图》、《桃花图》、《三友图》、《梧轩图》、《蓼汀渔藻图》、《林居高士图》、《月季镜心》、《牡丹》等,笔墨润秀,神完气足。

恽寿平不但在绘画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同时还兼工诗书,题句清丽流畅,诗格脱俗超逸,为“昆陵六逸”之冠。恽寿平诗词清新、书法俊秀、画笔生动,时称“三绝”,名盛一时。由于恽寿平一洗前习,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因而四海之内争学南园画风、诗意和书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有“常州派”之称。

延伸阅读

恽寿平的绘画理论

寿平的重要绘画理论在其《南田画跋》和《欧香馆集》中多有体现,他重视山水画“不著寻山履,身居云海图”的情作用,把“脱尽纵横习”、“无意为文”、“淡然天真”的高逸看作绘画美的最高境界。他认为,“高逸”固然和“简”有关:“画以简贵,如尚简之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烟翠,敛容而退矣。”此外,他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和传写出绘画对象之神的作用。还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