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073

第73章 潇湘水云:云水苍茫,声入九嶷

自宋以来,琴一直在文人中间传承不歇,明代以后,更刊印了大量的乐谱(包括乐器介绍、演奏技法和美学理论),琴乐的流传构成了中国音乐史上奇特的一页。《潇湘水云》便是我国古代琴乐的优秀之作。

宋代以后得到明显发展的一类“平民音乐”是“文人音乐”,主要是琴乐。

琴在汉末以后,产生过《广陵散》、《酒狂》、《幽兰》等流传至今的名曲。到了唐代,已经由地区或琴家风格的不同而有了吴声、蜀声、祝家声、沈家声等不同称号,出现了音乐流派的雏形。宋代以后,虽然因为宋太宗特别爱好琴和阮,使这两件乐器在宋代宫廷受到特别重视(因此而有“阁谱”),但是,琴本身的平民化并未减缓,几乎成为文人专习的乐器。宋代因演奏艺术的不同而形成了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江西、两浙等流派。宋末时期,浙派已独占鳌头,该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郭沔。

音乐家生平

郭沔(约1190~1260年),字楚望,浙江永嘉人。他一生主要活动于南宋淳祐年间,是南宋浙派古琴的创始人,追随他的学生有刘志方、徐天民、毛敏仲等。他创作了《泛沧浪》、《飞鸣吟》、《秋雨》《步月》等很多琴曲。而《潇湘水云》一曲则成为流传至今的著名作品,也是近世最受欢迎的琴曲之一。但是,郭氏原谱今已不存,最早收录此曲的是明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其解题曰:

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郭沔原为光禄大夫张岩的清客,整理了当时宫廷所收藏的琴谱以及张岩收集的许多民间琴曲(野谱),这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岩在朝廷支持宰相韩,主张抗金。开禧三年(1207年),韩

发动开禧北伐,以失败告终。南宋政府遂以韩

的头颅与岁贡三十万同金人签订和约,张岩亦受累罢官。张岩曾想把韩的家传古谱和自己收藏的民间古谱,合编为琴谱十五卷。后来,他将这些谱交给了门客郭沔。郭氏后移居湖南,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

创作源泉

潇水、湘水是古代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南,相传舜葬于此,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其时,郭氏隐居湖南,常在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引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

《潇湘水云》一曲,借潇湘合流、云水苍茫的景色,抒山河破碎、身世飘零的感慨,旋律开阔,起伏跌宕,至今依然不失为琴家绝唱,为众多琴家所推崇。几乎文人均有弹奏,多家琴谱相沿刊载。它在古琴曲中不论是思想内容、曲式结构还是技术技巧,都较为完善、完整。

延伸阅读

姜夔

姜,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他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和乐谱合集的宝贵资料。正是由于他保存了17首乐谱,因而在音乐史上地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