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15061100000074

第74章 海青拿天鹅:惊心动魄的琵琶曲

宋元时期,琵琶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品”,著名的琵琶谱有《六幺》、《胡渭州》等。《海青拿天鹅》产生于元代,流传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时间,是目前能确定创作时间的最古老的琵琶谱。

琵琶是个有趣的乐器名字,很形象也很贴切。琵是向外弹,琶是向里拨,这一“琵”一“琶”,莺语流泉般的声音便悦了耳,赏了心。

琵琶曲

多年来,中国形成不少琵琶流派,著名的有浙江、直隶、无锡、浦东、平湖和崇明等派,同一乐曲各派在乐谱、指法和演奏风格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无锡派的代表人物华秋苹,擅琴兼唱昆曲,好诗词、篆刻、绘画,通医学,曾以行医为业,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远见的艺术家。他认为,曲谱一向为各派内师徒间直接授受,乐曲始终没有能够用以广泛传播的、集大成的曲谱,而在传抄过程中,常有“鲁鱼亥豕之讹”,致使琵琶的演奏艺术受到限制,这对琵琶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清朝乾嘉时期,尽管流派众多,但中国琵琶大体分为南北两系,南以浙江陈牧夫为代表,北则以直隶王君锡为翘首。华秋苹往南趋北,向当时的两位大家陈牧夫和王锡君学习两派的秘谱,学成回到无锡后,他与同人华映山、华子同、朱右泉、薛愚泉等一起合作,在虚心听取裘晋声、陈梅樽、蔡开基等无锡派前辈意见的基础上,采集考订辑成了《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三卷,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初刻刊印,是我国第一部印行的琵琶曲谱。

琵琶曲又可以分为文曲、武曲、大曲,文曲优雅端庄写意,武曲豪迈奔放写实,大曲则兼而有之。相比来说,不同曲风尤其各自的优点,让人难以取舍。不过,琵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所表现的惊天动地的搏击场面,比如《海青拿天鹅》。

《海青拿天鹅》

海青也被叫做海东青,是雕的一种,猎人经常用它来捕猎天鹅等鸟类。《海青拿天鹅》描绘了勇猛的海青在天空与天鹅交锋,经过激烈的搏斗,把天鹅击落的情景,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元代的杨允孚会在《滦惊杂咏》中咏叹听了此曲的心情:“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

《海青拿天鹅》是目前能确定创作时间的最古老的琵琶谱。此曲在明代简称《拿鹅》,明代琵琶名手张雄以善弹此曲著名。1818年刊行的华秋苹编《琵琶谱》、1895年刊行的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载此曲,称《海青拿鹤》。1860年鞠士林编《闲叙幽音》琵琶谱(抄本)载此曲,称《平沙落雁》。1926年刊行沈浩初编《养正轩琵琶谱》所载曲谱,较为流行。

全曲共有十八段,主题鲜明,结构完整,以合尾的形式贯穿全曲。在演奏上,《海青拿天鹅》属于武套乐曲,但要求运用文套技法较多,左手多用吟挽,右手讲究音量、音色的控制。凡轮子弦带挑缠弦时,将缠弦在品上摆动,表现天鹅鸣唳之声,并多处运用拼弦、扫弦技法,以描绘海青与天鹅搏斗的激烈场面。该曲运用了多种琵琶演奏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明代李开先在其《词谑》中对这首曲子的演奏有生动记载。

从元代以来,这首曲子除了作为琵琶曲流传外,也被全部或片段地作为器乐合奏曲演奏,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抄本、北京智化寺音乐曲谱中有《放海青》、《拿鹅》两曲;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蒙古族人荣斋编《弦索备考》中有《海青》一曲。其他民间吹打曲谱中也有《海青》、《鹅儿》两曲,可见其流传之广。

延伸阅读

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年)明嘉靖年间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喜欢金元散曲及杂剧。嘉靖七年(1528年)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始在户部云南司主事,先后两次奉命运军饷去宁夏边防。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调往徐州监管广运仓,不久又调往吏部,官至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十年(1541年)夏天,由于受到权臣的忌恨,被削官罢职,放归故里。

人称李开先有“三好”,即好戏曲、好藏书、好交友。他与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吕高等并称“嘉靖八才子”。作有传奇《宝剑记》及院本《园林午梦》等。所作又有《词》,辑录并评选散曲及杂剧曲文,保存不少明代音乐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