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15061600000035

第35章 朋友当了官,为啥就疏远你了——角色认同实验——

心理实验

为了研究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津巴多于1972年设计了一个模拟监狱实验。实验地点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参加者是男性志愿者。

志愿者中的一半被指派为“看守”,另一半被指派为“犯人”。扮演看守的,实验者发给他们制服和哨子,并训练他们推行一套“监狱”的规则;扮演“犯人”的,则穿上品质低劣的囚衣,被关在牢房内。

所有的参加者包括实验者仅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完全进入了状态:看守们变得十分粗鲁,充满敌意,还想出多种对付犯人的酷刑和体罚方法;犯人们则垮了下来,要么变得无动于衷,要么开始了积极的反抗。

用津巴多的话来说,在那里,“现实和错觉之间产生了混淆,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也产生了混淆”。尽管实验原先设计要进行两周,但不得不提前停止了,“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令人胆战心惊。多数人的确变成了‘犯人’和‘看守’,不再能区分角色扮演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别”。

心理规律

这个颇受争议的实验表明:一个简单假设的角色,可以很快进入个人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自我认同,很难从扮演的角色中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现象叫做“角色认同效应”。

这一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社会角色地位的改变(如以上实验中的“看守”和“犯人”角色),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生活启示

我们都看过优秀演员的表演。演员能够逼真地表演一个角色,正是由于心理上的“角色认同效应”。就是在表演的时候,他们感觉自己就是那个人物,一举一动都想像那个人物是怎样,从而对这个角色进行生动的描摹。演员入戏越深,角色认同越强烈,他的角色扮演就越成功,越能打动观众,有的演员甚至在演完戏后还难以出戏。

类似的,生活中我们也在扮演各种角色。这里说的“角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角色”对人是有一定强制性的,当人置身于某个角色时,就不得不按照角色的要求去做事,不管他愿不愿意。

在生活中,不同的角色赋予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是不同的,人们对他的期待也必定不同。这些无形的东西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促成他的变化。

比如在公司中,一位很和蔼的前辈,自从升任科长之后就突然变得严厉起来了。还比如,你的朋友在功成名就或社会地位变得显赫之后,开始与你疏远——他往日待人和蔼可亲,如今却变得盛气凌人;他以前很尊重你的意见,现在却对你的话不屑一顾……你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变得如此之快呢?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的角色转变了,因此人也跟着改变了。

为了让别人认可自己所担当的角色,人有时会超越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甚至变成另外一种人格。就是说,人会积极地采取一些行为,使自己更加适合当前的地位或角色。

因此,今后我们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时,便多了一个参考: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一个人平常的言行,他(她)对人对事的态度或一些人格测验来了解他,还可以通过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来理解他的行为。

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当我们在社会地位或社会角色有较大变化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防止或减轻其向不好的方向变化。因为虽说“人生如戏”,在不同的角色人生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这场戏。在某种意义上,人生其实并不等同于戏剧,不能像戏剧那样演坏了还可以重来。我们应当珍惜机会,成功扮演自己的各种角色,既满足社会的期望,也满足自己的需求。

心理智慧一点通

人的很多行为是他的社会角色所要求的。理解了别人的角色,才能理解别人的行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