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林沃斯做了一个关于自我评价的实验。
他选择了25个相互熟识的大学生作为被试者,发给他们一些白纸片,纸片上写着9种表示品质的词汇,分别是:文雅、幽默、聪明、善于交际、清洁、美丽、自大、势利、粗鲁。他要求大学生们根据这些品质把他们25个人依次排队,程度最高者排在第一,程度次高者排在第二,依次排下去。一种品质评完之后,再评价第二种品质,直到第九种。
当大学生们完成排序之后,实验者把各人就每种品质给自己的排序与其他人给他的排序的平均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有很大差异。例如,有一名被试者自以为他的“文雅”程度应该排在前几名,可是在其余24人对他的评价中,他的名次却在20名之后;一名被试者对于“清洁”品质的评价,自己排的位置要比别人评价的平均位置提前5名,“聪明”、“美丽”提前6名,“势利”、“自大”、“粗鲁”等退后5~6名。
心理规律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评价要高,而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却比别人的评价要低。
就是说,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质,同时忽略自己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不良品质。这叫做“拔高自己效应”。
生活启示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等都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对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较大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柯里曾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意识有很大作用。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但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认为别人都比不上自己,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也会因此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且还会遇到社会挫折,产生苦闷。”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准确。北宋大学者苏轼曾写过一首《题西林寺壁》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真正的情感和需求是什么。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就难免在生活和事业上做出愚蠢的决定,到处碰壁,或者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刘先生所在公司的规模很大,他的工作比较繁忙、琐碎,刘先生做得也很辛苦,所以很希望能获得公司的认可,早日升迁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但是由于公司规模大,各种能力强的人也很多,所以3年多过去了,刘先生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升迁。
关于自己没有升职的原因,刘先生总结为:自己的上司是个权力欲和控制欲都很强的人,喜欢独占功劳;而同事则嫉贤妒能,生怕自己得到升迁。比如,每一次公司策划会上,刘先生都觉得自己提出的方案是最完美的,但同事们却始终不肯赞同。所以,虽然自己做的工作很好,却总是与升职无缘。
更让刘先生不满的是,上司对他没有一个明确的培训计划,更没有要提升他能力的意图,于是,他感觉做这份工作没有前途。这让各方面能力都不错的刘先生产生了“屈才”的感觉。
终于,刘先生受不了了,决定离开公司,而上司也没有深切挽留。不过刘先生认为,当自己走后,上司肯定会后悔,会觉得离不开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把很多事情办妥当。上司当初没“拿豆包当干粮”,相信现在一定是弄得一团糟吧?刘先生带着一份满意的笑容离开了公司……
在生活中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他们会认为自己表现得非常好,在公司每天都很拼命地工作,总觉得自己这样一个如此优秀的人,上司为什么有眼无珠,总是无法发现自己这样明显的栋梁之材呢?
其实,这样的心理就是拔高自己效应的体现。这样的人在工作中,经常不愿接受批评,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过分夸大,对成功、权力和荣誉有过分的幻想。
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包含着主客观两个方面。人是千差万别的,在生理、心理、性格、气质、兴趣诸方面各有自身特点。忽视自身的特点,单凭一时的心血来潮的自我设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容易遭到失败。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强。”“拔高自己效应”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克服我们有意无意地拔高和美化自己的倾向,尽量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清楚、客观地认识自己呢?
(1)用“自省法”认识自己。自省是人的一种自我体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你要反省自己目前做得怎么样,自己的优点缺点在哪里,哪些需要继续发扬,哪些需要改正。反省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站在一旁像陌生人一样地评估自己。
(2)用“经历法”认识自己。在生活中,成功和失败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的优点和劣势。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尤其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使我们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3)用“比较法”认识自己。通过与同年龄的伙伴在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比较,“以人为镜”,找出自己的特点。比较时,如果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
(4)用“评价法”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应该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相差过大,大多表明自我认识上有偏差,需要调整。当然,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认识上的完整性,不能偏听偏信。
心理智慧一点通
请反思一下自己是否高估了自己。当然,客观地看待自己也不应该感到心理落差,它是你走向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