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15061600000053

第53章 我们为啥要相信“全国牙防组”——权威效应实验——

心理实验

美国某大学心理系的一堂课上,一位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一位来宾,说他是世界闻名的化学家“施米特博士”。

这个“施米特博士”从皮包中拿出一个装着液体的玻璃瓶,对学生们说:“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种物质,挥发性很强。当我拔出瓶塞,它马上会挥发出来,但它无害,气味很小。当你们闻到气味,就请举手。”

说完,他拿出一个秒表,然后拔开瓶塞。一会功夫,学生们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依次举起了手。但是心理学教授告诉学生们:这位“施米特博士”只是本校的一位老师假扮的,他所拿的物质是没有任何味道的蒸馏水。

心理规律

学生们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鼻子,却相信所谓的“施米特博士”的假话呢?因为他们以为施米特博士是“权威”,因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相信了对方。这体现了“权威效应”的影响。

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服,容易被别人重视。

之所以存在“权威效应”,首先是因为人们觉得权威人物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降低出错的概率;其次是人们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生活启示

你被“全国牙防组”忽悠过吗?是否还记得,某外企曾言之凿凿地宣称,他们的产品是经过“全国牙防组”鉴定的?

“全国牙防组”全称“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号称卫生部领导下指导牙防工作的组织,十几年来向消费者认证着口腔护理用品。但是在2007年,“全国牙防组”长期以来积累的种种行为和身份问题被揭露,如:没有法律意义上认证资格,却长期进行着非法认证,并且非法敛财,涉嫌权钱交易;虽然一直顶着“全国”的头衔,实际上既非严格意义上的政府部门,更非真正民间社团,乃至根本就“没有注册资金、无固定有保障的设施、无专职的工作人员”……这个“忽悠”组织,终于在2008年4月被卫生部发出公告予以撤销。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长期以来,为什么那么多人深信“全国牙防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因为人们心里的“权威效应”导致的。

权威效应的表现是,人们对于来自权威机构、权威专家的话或者观点,会高度地信任。除了全国牙防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一些权威的话总是被人们无条件地相信:

“国防研究所的某级军事评论家对伊拉克战争形势分析如下……”

“据一流大学某某某教授说……”

“据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某某学术杂志称……”

权威的话,似乎就打上了“正确”、“毋庸置疑”的标签。正因为人们有这样的心理,许多厂家制作广告时,往往引用专家或权威人士对产品的赞誉和评语,而机关、团体、学校,也经常请某方面的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权威却往往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可靠。

首先,“权威”是有真有假的。现在一些人和机构冒充权威之名行欺众敛财之实,不仅不满足于街头忽悠的小伎俩,甚至肆无忌惮地跑到电视媒体上,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这就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

另一方面,即使是真的权威,也不永远是正确的。因为任何权威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任何领域的专家都被认为是权威。但是专家和我们一样,都是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只要是从事某项工作时间长了,实践多了,研究深入了,经验丰富了,别人遇到或没有遇到的问题,在他那儿都已经遇到过,并且能够轻车熟路地予以解决,他就是那项工作的专家。这跟有没有学位、写没写论文、出没出专著没有关系。如果对某些问题没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专家的意见也只能表明他对待某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可能只是一种猜想。生活中的许多事实已经证明,专家的一些看法也可能是错误的。

而且,权威是相对的,他们的话也可能被“更大的权威”修正。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的学问涉及天文、地理、物理、伦理学、政治学等。一直到中世纪,整个宗教、哲学都沉浸在亚里士多德的光辉之下。在长达1400多年的黑暗的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这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可笑的,可在中世纪却被人们奉若神明,就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权威地位的影响。

所以,对待权威的正确态度是:尊敬但不迷信,在肯定的基础上有所否定,继承又有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辨别真假权威。

心理智慧一点通

“权威”说的话也不一定是“金口玉言”,因为权威也只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