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世绘
15061700000036

第36章 卖奶卖饭、可转债和“快男企业家”

马云说,人在诱惑面前要学会说“No”,贪婪一定会付出代价。

卖奶卖饭和可转债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黑龙江首富嵘燊集团的刘树清/刘海龙父子和福记食品的魏东而言,此或许是一杯苦酒,又或是美丽幻想下的陷阱。

刘氏父子和福记的魏东都做食品,一家卖奶一家卖饭奶,他们都因可转债而身陷麻烦。

刘海龙的父亲刘树清2001年创立了嵘燊集团。嵘燊依靠奶牛养殖、繁育、鲜奶生产加工等赚钱。在新加坡上市时,它的英文名是“China Milk”。

这个名字在新加坡资本市场确实让投资者充满想象,这也颇像福记的名字。“福记”一名,乍听起来颇有些百年老店的意味,但遗憾的是,福记在资本市场类似流星划过。

2012年初,嵘燊宣布在新交所销售的1.46亿美元2012年到期的可转债已无法偿还且触发违约条款。2月至今,嵘燊一直停牌,黑龙江首富“陷资金困局”广受关注。

魏东和福记的命运更为凄惨,魏东带着福记迫不及待地杀向资本市场,最终祸起可转债而突然坍塌,目前福记已在香港联交所清盘。

可转债其实是一场对赌,企业要赢就要股价扶摇直上。福记和嵘燊斗几乎都是在2008年出现转折点,这一年不仅有“三聚氰胺”,更有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推倒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击。

2009年金融危机迅速爆发,因为业绩跳水,持有可转债的投资者纷纷要求赎回。危机来了,钱却没有了,怎能不出问题?

借钱不还在复杂的市场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也不得不反思企业家的财技和操守。以福记而论,它曾希望做中国最大的送餐服务供货商,而嵘燊的理想在“China Milk”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福记和嵘燊的发展历程都非常短,都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爆炸式增长,但过快冲上资本市场,又缺乏稳健的经营,从而埋下了祸根,可转债不过是一个导火绳。

是谁划燃火柴点燃了它,其实应该是企业家自身。

可转债并非可怕的猛兽,但这个金融工具却让不少公司跌入深渊。整个福记,由于缺乏适度的权利制衡机制以及基本的风险管理体系,接连疯狂发债,盲目“大跃进”导致业绩无出处,希望也就变得岌岌可危。

中国资本市场至少有两个刘海龙,其一是目前行踪待定、投资者和记者们正试图寻找的刘海龙,种种迹象表明他在玩“失踪”。

另外一位则是在胡润富豪榜第22位“刘沧龙、刘海龙兄弟”中。此两兄弟以拥有210亿元的财富而被胡润关注,他们在“冶金、化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平台是“宏达集团”。

在宏达的经营哲学里,我们看到稳健的步伐。

传奇从1979年开始,24岁的刘沧龙在南距成都60公里的什邡,从500元起家设厂开始做磷肥。1981年9月,刘海龙捣腾出变废为宝的办法生产出氟钙酸钠产品。

22年后的2001年,宏达上市。同年嵘燊出世,而5年后它登陆新交所寻求借力资本市场。魏东用时几乎一致,从送外卖冲上资本市场,他同样只用了约5年时间。

嵘燊刘氏父子真正起家是在1999年进入房地产业,但在两年后就进入了他们并不熟悉的乳业,这里卖奶卖饭的企业家是典型的“快男企业家”,在产业市场上斩露头角后迅速在资本市场崛起,却又在可持续上“折翅”。

食品行业的确是传统行业,我们看到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过去多年里的贡献走势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而近几年尽管政府在积极想办法刺激消费,但“涛声依旧”,而投资和出口在近年的贡献则在K线图上蹿下跳。

难道是传统行业企业走上资本市场过快透支了未来吗?不过,我们也看到长青的企业,他们根植传统行业,稳健前行。比如肯得基、麦当劳一个汉堡打天下,靠咖啡豆起家的星巴克建立多年后才上市。

其实时间并不是问题,快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的快,资本市场融资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归根结底是踏踏实实做企业,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品质。

马云说,人在诱惑面前要学会说“No”,贪婪一定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