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世绘
15061700000046

第46章 美的一棒

“何氏美的”变身“职业经理人美的”,民企传承开始了另一种治理模式的实践,如此选择不仅考验“创富一代”的胸怀,更考验民企经历野蛮生长之后,能否健康走进企业治理的核心。

“富不过三代”的纠结和基业长青的理想正横亘在中国“创富一代”的富裕人群面前,谁来接棒正在成为这些“创富一代”的“精神枷锁”。70岁的何享健先生用15年的准备打开了中国民企“接棒”的另一扇门。

“美的坚决不做家族企业”。2012年8月25日,70岁的何享健兑现了他的承诺,这天美的公告宣布,创始人何享健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替他出任集团董事长,并兼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

这则公告意味深长,它既让那些关心中国民企接棒的八卦偃旗息鼓,更把美的带入完全由职业经理人打理的时代。

何享健26岁创业,在1968年春天和23位伙伴筹资5000元从“北街办塑料生产组”开始,至1980年造风扇到1993年在深交所挂牌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至今美的已成千亿级企业。

不过,作为家族企业,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千亿资产却没有“父传子”,而其子何剑锋也“子不承父业”。作为大股东的代表,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在父亲交出权棒后才以董事身份进入美的,而在此之前,这位“富二代”多年来一直以个人创业者的身份游离在家族企业之外。

十年如一日,何享健将管理权棒正式交出前至少已运筹帷幄15年。早在1997年,55岁的何享健就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当时的部分元老被劝退,这其中包括他的太太。“去家族化”这仅仅是个开始,两年之后,何享健放权交出了美的电器董事长职位给方洪波。其后美的收购华凌、小天鹅,何享健更是充分放权给方洪波。

方洪波1992年才进入美的,在内部,他被称为“坐飞机升上来的老总”,从内刊编辑到美的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5年到此之后又继续青云直上。

“让后代走资本路线,资本控股,而不是直接接班,这是非常高明巧妙的安排”,美的这一棒交接被普遍看好,甚至被看成是“民营企业的自我超越”。

以前有媒体说何享健“事不惊人死不休”,“美的一棒”的确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子承父业”习俗,这在民企创富一代交班潮袭来之时,更显其轰轰烈烈和样本意义。

值得对比的是,美的的“冤家”格力在三个月前亦完成交棒,创始人朱洪江退下,“铁娘子”董明珠开始“一肩挑数担”。

虽说格力是国资背景,其实任何组织都面临接班人选择,美的与格力同为行业里面的两家大公司其接班人也有相似之处,在创始人交出权杖之前,方、董二人在各自“王国”都已是不争的2号人物,上位的不二之选。

为什么他们成为了创始人或者说这个企业最好的搭配?前提是两人都有才,而且都深谙营销之道,这对于实业型企业来说,丰厚的业绩和事实早已向股东证明“非他莫属”。

同样从2号走到1号,两人的成长路线又有所不同。方洪波1987年毕业后在东风汽车干了5年,当年洋溢着英雄情怀的小伙子辞职到美的,他得到何享健赏识成为“近臣”并逐渐委以重任。

“铁娘子”不同,她比方洪波早进家电行业两年,1990年,她36岁,此时已是一个8岁小孩的妈妈,从南京辞职南下,偶然入行,从基层业务员开始,一步一步用业绩走上“云端”。

方洪波伴君如伴虎,这是双刃剑,他在美的起步就离老大近,什么都容易被放大,被赏识可能平步青云,而遇不幸,就会夭折被打入“冷宫”。

方、董二人性格也迥异,方洪波话不多、声音不大,低调内敛、言行谨慎有加、谦恭自抑,而董明珠则霸气外露,先前不惜开除公司最大的经销商,“叫板”国美,那真是“铁娘子”风范十足。

同样做2号人物,虽然民企有民企的路,国企有国企的道,但每个职业经理人对“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理解在这个人治传统色彩浓厚、企业家威权思想普遍留存的商业社会中都不会忽视“功高而不震主”的道理。方洪波的低调恐与美的接班人是“禅让”还是“父传子”的最后落定有关,中国当下“创富一代”通常有极强的个人权威欲望,而不少人同时又缺乏对资本王国的深刻理解,难免受困于子承父业和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所以往往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董明珠的霸气更多来自她对市场的主动权,就像她当初“想出去闯一闯”,并迅速凭“难缠”连续40天追讨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而一鸣惊人一样,此后她不断创造销售奇迹。销售是王道,尽管是打工者,但是“王”就会有“王”的天下,容易有霸气并不意外。

美的和格力的争夺从市场到口水不断,尤其是2009年方洪波接过美的电器董事长权杖时,媒体指出,“美”、“力”之争急剧升温,当年美的电器董事局全面实现职业经理人化,格力副董事长董明珠放下豪言:“我永远要走在你前面,你就在后面追吧!”

如果说美的和格力的战争是何享健和朱洪江“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今开始,这岁月的2.0版将由方洪波和董明珠来书写,而这次接棒人的比赛,董明珠确实跑到了前面。

董明珠今年58岁,方洪波45岁,一位江苏人、一位安徽人,董学统计,方学历史,他们都南下去了一个行业,时间相差2年,现在他们在同一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去追谁?答案交给时间!

未来10~15年,中国“创富一代”将进入密集的权棒交接,而最近几年的交接中,一代和二代出现了不少难以言表的辛酸,而保守估计,能顺利接棒的不到一半。无论是家族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模式,其实它们并无恒定的优劣,而中国近年习惯“一代交二代”,但往往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尴尬现实。媒体评论说美的这次调整“开启了民企传承先河”。回顾何家过去15年的调整,更显“非一日之寒”。对于今天的“铁娘子”来说,更为迫切的需要是要培养出合适的接班人,而方洪波则更多是继续为美的的业绩奋斗。

精神领袖离开,企业一夜之间崩塌并非个案,反观乔布斯的离开,苹果依然是牛“苹果”,这得益于成熟机制推动,而非靠某个人。现在“何氏美的”变身“职业经理人美的”,民企传承开始了另一种治理模式的实践,如此选择不仅考验“创富一代”的胸怀,更考验民企经历野蛮生长之后,能否健康走进企业治理的核心。

美的在顺德有家邻居也是上市公司,这家民企同样前不久刚刚换帅,它走的路和美的相似,虽然一样的民企治理移交案例尚没密集出现,但这也显示出职业经理人治理在中国“创富一代”的财富传承中开始扎根,相信“何享健退休模式”会越来越多地被富一代所追捧。

其实“何享健退休模式”和“柳传志模式”、“王石模式”相比要更复杂,作为创始人兼大股东,治理权、所有权、监督权的现代治理在“儿子”和“职业经理人”以及“田陈篡齐式”的普世信任危机下,平衡难,而平衡好则更难。不管“何享健退休模式”未来如何,祝福他们勇敢的尝试。

顺便道一句,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游离在家族企业之外的这些年,其企业也做得风生水起!